美文网首页
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作者: 露露酒妖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9:51 被阅读0次

古时候,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更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因为独立意味着自主,封建统治者为了稳定江山,稳固男人的阶级地位,首先在家庭这个小单位里进行男权统治,从根本上扼杀了女人独立自主的念头。

在那些道学家看来,女子无才为的是维护夫权,利于家庭团结;男子有德为的是维护君权,利于国家稳定。所以才有了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佳句。

女子从小就要遵从“三从四德",并以此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在婚姻上,女人就是男人的玩物,可以随便送人,甚至是随意穿脱的衣服,一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道尽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

“妇德,贞顺也。”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对此的解释更为明确:“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新嫁娘词里,“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一个好女人,只需要下厨为公婆夫婿洗手做饭,闲暇时绣绣花做做女红,男人夜读时,穿上漂亮的衣服在旁边侍奉点缀……

在老公面前女人都得做小鸟依人状,不能读太多书,不能比男人更优秀,男人是太阳,女人是月亮,女人不能遮挡了男人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那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是出自何人之口呢?据现有可考的史料,最早见诸文字的,当属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他在《公祭祁夫人文》中说:“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它表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下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德”之名,剥夺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比裹小脚更为恶毒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女性的贬抑,而“男人有才便是德”,则是对男人的禁锢。在封建时代,男人受教育权虽然没被剥夺,但是,他们所受的也是奴化教育,这里所谓的有才,也是有“德”之才,是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下的有限思考。

除开封建社会的衣钵,从现代汉语的层面解释,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德才互补,情感互敬,无才德来补,有才更有德,男人女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能量,将是家的和谐和对社会的贡献。

这样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失为一种更新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pc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