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两性情感成长励志认知科学探索与创新
你为什么喜欢找借口?两个心理学概念帮你理清背后逻辑

你为什么喜欢找借口?两个心理学概念帮你理清背后逻辑

作者: 思维之谜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13:04 被阅读2次

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说:

人这种生物,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

我们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以证明这种行为是符合逻辑的。在做任何件事情时,我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自己和别人相信,我的行为是合理的,我是个正常的人。

这种需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需要引出第一个心理学概念,即认知失调。这个概念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

当我们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会导致失调。而认知失调会让我们内心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我们会想办法减少这种不适感。毕竟没有人喜欢矛盾的状态,当你不得不做一件讨厌的事情时,你总是会给自己一些理由,好让心里舒服一些。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就如同我们生理上的需要一样,当你感到饥饿,会想吃东西;当你感到炎热时会想办法降温。当心理出现不适时,我们也会尽可能的设法减少。认知失调理论可以解释我们很多此类行为的动机。

我们是如何减少认知失调的?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阿伦森提到了一个案例,即考试作弊问题。

假设你正在参加一场很重要的考试,虽然考试前你认真做了准备,但由于题目特别难,很多你题目你无法回答,你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及格而无法通过考试。恰好,考试现场,你发现旁边的人答题特别流畅,而他的位置刚好让你能看清他的答案。

这时你会不会作弊?

假如你选择不作弊,那么你想取得好成绩以通过考试的认知,与你明明有机会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但你放弃了的认知之间,会出现失调。怎么减少这种失调呢?

你可能会想,虽然这次没考好,但我是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考试的,作弊是种可耻的行为,通过作弊取得的成绩有什么意义呢。你会不自觉的贬低作弊的行为。

假如你最终选择作弊,你一样要经历认知失调,“我是个诚实、正直的人”,与“我考试作弊了,我竟然做了这么让人羞愧的事情”之间会出现失调。

因此考试结束后,你会为自己辩解以减少失调,“就作弊这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学的时候谁没做过弊呢”,你看,你对作弊的态度变得非常宽容。

本来你对作弊的态度是中立或不置可否的,但是经过挣扎和犹豫,选择不作弊以后,你会对作弊持更严厉的态度,甚至上升到道德批判;而选择作弊以后,你会对作弊更宽容。

我们常常通过改变自己对某件事的解释和态度,来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你正在减肥的人,但忍不住吃了大块蛋糕,在“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肥胖”和“我正在减肥”之间出现了失调,你可能会安慰自己说“偶尔吃一次没事的,不会长肉”。这种偶尔的次数多了以后,你的减肥计划也就宣告失败了。

在求职时,有个公司你很想去,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没有拿到offer,你会想“这个公司也没想象的那么好,据说加班特别多”。

在婚姻生活中,与妻子发生争吵,明明自己错了,但死不承认,反而指责对方“本来没什么的,还不是因为你没事找事”。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解决失调的方式,但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自欺欺人的陷阱。


那么我们不惜自欺欺人,仅仅是为了让认知失调的自己心里舒服一些吗?背后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心理学概念,即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自身的想法、信念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感知。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内在的评价和定位,而且这个定位往往比我们现实中的形象要完美一些。

比如,多数人对自我的认知都是偏向正面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理智的人。没有人会在内心认为自己是个傻瓜或疯子。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傻瓜,你第一反应是“你才是傻瓜,你全家都是傻瓜”。

因此,我们通过改变对事情的解释或态度,以减少失调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卫行为,背后是对自我概念的维护。认知失调引起的心理上的不舒服、不愉快只是表象。

当自我概念受到威胁,影响到了你内在的评价时,自我辩护机制就会开启,这个过程多数时候是无意识的。你辩护的方向,有这么两种可能,一种是贬低某件事,另外一种是降低预期。

比如,年初你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健身(或写作、读书等)计划,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你越来越不想锻炼了,开始找理由逃避,两个月以后你干脆放弃了,你的计划宣告失败。

这种结果,让你内心“我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个自我概念受到了威胁,为了减少失调,你可能会贬低健身的重要性,你会辩解“不健身也没什么,我身体还不是好好的”。

你也可能会说“我毕竟坚持健身了两个月呢,也不是完全没完成计划”。以此来降低对完成健身计划的预期。

无论哪种方式,你的自尊心只是暂时得到了维护,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会阻碍你个人的成长。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应对认知失调?

首先要对自我辩护保持觉察,只有觉察到了问题的存在,你才能更好的应对。

具体的做法就是以写反思日记的形式自我反省。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例如无人打扰的清晨或夜晚,回顾自己一天在哪些事情上体会到了认知失调,又是如何为自己辩解的,把过程写下来。

记录的时候,记住一个规则,多问问自己“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因为当你问“为什么”这类问题时,很大可能会再一次给自己找理由。比如你记录“听了别人的批评为什么我心里不舒服?”你给出的答案可能是“我当时觉得他批评的不对”或“我当时心情不好”等诸如此类的答案。

而当你问“是什么"时,你会更客观。比如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我感到不舒服,我是如何应对的,说了些什么,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该做些什么等等。这类描述性问题,会让你更容易接近事实。

在反省的基础,有意识的用反省的结果指导行动,做出更好的选择。什么是更好的选择?就是困难的选择。就如健身计划,坚持不下去时,简单的选择是就此放弃,并为此找个理由。困难的选择就是坚持下去。

我们永远不可能消除为自我概念进行辩解的内在需要,但通过保持觉察,学会诚实的面对自己,拥抱现实,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关文章

  • 你为什么喜欢找借口?两个心理学概念帮你理清背后逻辑

    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说: 人这种生物,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 我们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各样...

  • 2019-7-29 错误之三:凡事总爱找借口

    远离喜欢找借口的人。 一旦我们停止找借口,神奇的成长之路就会开启。 每一个借口背后都隐藏着通往成功的大门。 碌碌无...

  • 为什么你不懂“拒绝”

    1、 为什么你不懂拒绝 逻辑陷阱: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常常教育我们“遇到问题不要老想着找借口,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人为什么喜欢找借口?

    人为什么喜欢找借口?当然是因为需要呀!借口相当于你完不成事的免死金牌,借口是你减弱负罪感的一个绝佳的理由,借口更是...

  • 2017.7.12

    我想利用暑假时间帮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但你不喜欢。你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学习。 你说“这不公平。久久弟弟都不用写作业...

  • 帮你理清思路的逻辑法则

    有时候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所以导致说话的时候可能表达的不清楚,而在社会上行走,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遇...

  • 简单的力量

    理解简单背后的底层逻辑,你就掌握了前进的砝码。 《简单》 简单就是打好基本功 看似很慢其实最有效 理清底层逻辑思...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1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这刚好是书中一开始提到的两个概念,当为失败找借口的时候,实际上...

  • 找到借口,消灭借口,然后成长

    我发现啊,有时我们遇到问题喜欢找借口。找借口好吗?找借口真的不好吗?我发现,找借口也是一种成长方式。 001 找借...

  • 心理学为您解释,人为什么喜欢找借口?

    心理学原理 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在自己作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得没错,总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喜欢找借口?两个心理学概念帮你理清背后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pi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