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先锋学子的宣讲会,感触很深刻。就好像突然把我从现在麻木的生活中扎醒了一样。
刚开学我所雄心勃勃地说的,我要拿到所有我伸手可以触碰到的最高的最好的东西,我想要,我都要。我想要跨越阶级,我想要变得优秀。有一个更好更大更优秀的,跟我现在所处的朴素平淡的世界所不同的世界,在等着我。那个世界里,大家都很优秀,忙碌,不为生计所愁,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但是在现在也不免被环境所同化,睡懒觉,逃课,抄作业。每天生活节奏不平不缓,温水煮青蛙似的,很安逸。就这样混日子,而且竟然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妥,甚至把那个雄心壮志的自己忘得干干净净。
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制定目标。那个懒惰弱小的我又回来了。遇事情先逃避,先延后,先玩后后工作,把过失错误都推给别人,拿内向敏感自卑当借口。
一旦自己有什么未达成的目标,开始找社会的原因。给自己减轻心理负担,反正不是自己的错。高考没有上985,211,学校不好。现在我突然开始质疑之前的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过多地关注升学率重本率这种虚无缥缈地东西呢?因为这个学校重本率不高,考985,211的人不多,所以就放弃了努力,放弃了可能性。重本率关我屁事啊?我只要认真努力学习不就好了吗?我自己的好坏跟学校没有半毛钱关系好吗?
说到底,我只是想享受安逸,不想奋斗罢了。如果重本率高,那么我就可以随着环境不用付出太多努力,达到一般的水平就够了。我很狡猾地发现了一个生活的法则,也是提升自己小确幸的法则,那就是,不要落到最底层,也没有必要竞争最高层,在中间晃晃悠悠,差不多的,就很舒适。
我在高考的时候就发现了,当时我的内心,觉得,适当就好了,中等就好了,中等偏上就好了。不想去冲,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和决心。没有必须要上好大学的激励。我预感到我考不了985,211.找个差不多的大学上就够了。所以我很平淡的接受了我高考的结果,我觉得这是我所预料到的。
或许是我的一切都拥有得太过轻易,所以我也没有艰苦奋斗的习惯。我只知道接受我该得的,毫无奋斗的想法。我不知道,学习要奋斗,脱单也要奋斗,谈恋爱也要奋斗,人际关系也要奋斗。我总是下意识地好逸恶劳,选择了那条舒适的路。缺乏斗志。
如果我没有别的其他想法,就这样碌碌无为过完一生也未曾不可。但是偏偏我要有志气,要有抱负,要想出人头地,心比天高,自尊倔强。我想成为人上人。偶尔又会被打一针鸡血,激情亢奋。这样的想法促使着我,这又与我的生活态度矛盾,使我痛苦。思行不合一,带来的是无尽的纠结与痛苦,如果我想要解脱,那么必须做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