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楹联
对联漫谈(三)

对联漫谈(三)

作者: 意禅_3553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06:51 被阅读93次
对联漫谈(三)

贺联举要

新婚,寿辰,新屋落成,开张典礼等等,一切庆贺场面,对联儿都可以占一席之地,而且引人注目,能产生各种积极影响。欣逢喜事,送联致贺,这也是我国人民的好传统,好习惯。

贺联种类繁多,不便一一详述。这里仅就古今婚联和寿联做一些比较和介绍。

古代婚联,主要用于祝福。白头偕老,多子多孙,夫唱妇随,是古代婚联常用的主题。例如: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喜见红梅多结子,

笑看绿竹又生孙。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而常用的比喻,则是鸳鸯比翼,鸾凤双栖,嘉鱼比目,红莲并蒂等等。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爱情幸福观。

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推翻,民主思想兴起,婚联中出现了新意,如:

行文明礼,

结自由婚。

握手初行平等礼,

同心和唱自由歌。

由于这次革命不彻底,社会上的封建影响还很深,因此,旧婚联仍然广泛应用。

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里,婚联的内容得到刷新。建国以后,新婚联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诸如宣传男女平等,在劳动中,建立和发展爱情,主张婚姻自主,提倡节约办婚事,强调计划生育,鼓励男方到女家落户所有这些,都和旧婚联的精神针锋相对,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旧时婚姻由父母做主,听媒妁之言。新联说:

男女平等家庭乐,

婚姻自主好处多。

旧时男尊女卑,夫妻的理想关系是夫唱妇随。新联说: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钟情胜友,休言男尊女卑。

旧时男女,喜欢卿卿我我。新联说:

不愿似鸳鸯,卿卿我我,嬉戏浅水;

有志学海燕,朝朝夕夕,搏击风涛。

旧时结亲,讲门当户对。新联说: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友结伴,但求道合志同。

旧时办喜事,讲究排场。新联说:

节约办婚事,处处宾客传佳话;

坚决破旧俗,对对新人展笑颜。

旧时说:多子多福。如今实行计划生育,新联宣传:

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家家福;

计划生育,富国裕民代代春。

旧时谁喜男嫁女?如今新联提倡:

小伙子出嫁,父送母送,阖家相送;

大姑娘娶亲,爹迎娘迎,全体欢迎。

新婚联鼓励成家的年轻人开创新生活:

并肩战斗万里路,

携手勇攀千重山。

同心同德为同一目标结成同心侣,

新郎新娘在改革时期谱写新篇章。

这也是旧婚联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用婚联向新郎新娘祝福,联语的风格,也可以因人而异,象下列一类的婚联,有人喜欢,用用也可以:

鸳鸯比翼,

夫妻同心。

琴瑟永谐千岁乐,

6芝兰同介百年春。

他们在外表上和旧联没有什么区别,但命意可以不同。

由于封建残余思想和其他不健康思想的影响,现在婚事奢办以至买卖婚姻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婚姻方面的宣传工作也还要加强。婚事方面的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各方面协助去做,而新婚联在这里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创作更多的群众乐于采用的新婚联,取代那些仍在应用的思想消极的旧联,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再谈谈古今寿联。

寿联,就是祝寿的对联。建国以后,一般不兴做寿,因此,寿联也比较少,古代做寿的风气是很盛的,当然这主要是皇帝将相,各级官员和地主绅士的事儿,终年勤劳不得温饱的农民,哪有这种条件?5就笔者所见,旧寿联竟无一副是为受剥削的劳动者写的。相反,官吏豪绅,借做寿向人民勒索钱财的事儿,倒是屡见不鲜,旧时,安徽霍山有个县令做寿,要县民送彩礼,有人送给他一副寿联: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收,何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

此联反映了人民的情绪,颇为典型。也有很高的文字功底和很强的艺术性。

关于寿联,前篇文章4我们提到,吴叔经给黄耕叟夫人作寿联和賈似道命人给皇帝,太后写寿联的事儿,此风到清代盛行起来,从康熙,乾隆直到慈禧太后,每逢大寿,必大肆庆贺,从京师到地方,灯棚林立,高挂着歌功颂德的寿联。

上行下效,皇帝大做寿,文武百官,乡绅地主,当然也望长命百岁,于是寿联兴时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旧寿联,有祝男寿,祝女寿,祝双寿的,而且从二三十岁到100岁,每一大寿都有适用联语。此外,还有自寿联,自己写来为自己祝寿。

内容如何?我们读几副,就可见一斑: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大德得无量寿,

此老有当世名。

寡欲能高寿,

4有德可延年。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百岁男寿)

六秩华筵新岁月,

三迁慈训大文章。(六十女寿)

登甲登科,七代儿孙绕膝;

难兄难弟,九旬夫妇齐眉。(九十双寿)

上列联语,都是通用的,比较说来,还算是好的,他们有的,祝多子多孙,有的祝健康长寿,有的称赞寿星的德行,有的如寡欲能高寿,是经验之谈,有教育意义,而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就更具有一些积极意义的。

清朝人郑板桥的60自寿联,则不同反响:

常如做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只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的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对于人寿,康宁,以至人生意义。郑板桥与世俗都大异其趣,他之被称为怪人,不是偶然的。自撰寿联5的人,大概是不满于俗声,才自我为之吧。

在旧社会里,穷苦的劳动者无缘做寿,今天成了国家的主人翁,生活在新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大大超过从前,寿星越来越多,写副寿联庆贺一下,倒是节约易行又有意义的办法。

1941年3月,马寅初先生60寿辰,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同志送寿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在内容上,新寿联有它的特点,下面举几副例联:

艺精身勤,田园老将;

心红志坚,乡里楷模。

一贯劳动葆本色,

平生廉洁树新风。

一颗红心培养民族后代,

满腔热忱抚育革命幼苗。

身传绝技,桃李满天下;

名驰外域,师傅老寿星。

这些联语颂扬的都是普通的劳动者。

喜逢盛世频增寿,

乐战晚年再立功。

爱国家,爱集体,人老心红;

讲道德,讲文明,志洁行高。

这些联语反映时代风貌,也是旧社会里不可能有的,比起新婚联,目前寿联的内容还不算丰富,但是,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寿联也是一定能不断丰富起来的。

对联漫谈(三)

相关文章

  • 对联漫谈(三)

    贺联举要 新婚,寿辰,新屋落成,开张典礼等等,一切庆贺场面,对联儿都可以占一席之地,而且引人注目,能产生各种积极影...

  • 漫谈对联

    新年就到,又要写对联了。老家眼前实景触发了我灵感,于是一副春联终见纸上。上联:闲情几许庭中月落谈疏...

  • “讽刺”联语杂谈

    此文原标题为“《对联漫谈十一》讽刺联语杂谈”是关于对联系列文章的一章。侧重阐述“讽刺”对联。三千余字,分别发布于前...

  • 对联漫谈(十)

    geming联语管窥(一)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具有geming内容,乃是一大特色。我们列举一二来看看这...

  • 对联漫谈(十三)

    旧官府联管窥 关于旧官府联的起始,目前还缺乏研究。南宋理宗淳祐年间,有个清官叫余玠,他权授兵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他...

  • 对联漫谈(十六)

    对联的作法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他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即...

  • 对联漫谈(十四)

    奇妙的巧趣联(文末配图对联引自简友郑辉贤画家《古人这两幅对联,写尽人生智慧》一文)谨致谢忱,如系侵权,留言立删! ...

  • 对联漫谈(十六)

    6对联的作法(二) 对联的用字、修辞和断句 对联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在有限的字句中表达出丰富而又深刻的内容,...

  • 对联漫谈(十六)

    对联的作法(四) 对联的书法、用纸和张贴 对联的书法十分重要,一副好的对联,再配上一手好字,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现...

  • 对联漫谈(十二)

    格言联今昔 古代对联中。有一些具有格言的作用,我们叫它格言联。这类联语,有些用来自勉,有些用作提赠,有的挂在中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联漫谈(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to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