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03 关于困难
大班上学期演奏会之前,为了迎接比赛季,老师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给了一首鲍蕙荞的《春风竹笛》,很好听的中国风,但有六级难度,很多的琶音,而且时间只有一个月多点儿,对于六岁的小孩子而言,任务非常艰巨。
第一周,我们每晚练习两个小时,都无法练好前面几个小节,精疲力竭的我已经想放弃了,对娃爸说:“干脆我们这次比赛就弹上次那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童年的回忆》吧,这样孩子也轻松些,否则时间真的太紧张,来不及练了。”
没想到娃爸一口否决:“如果你练到一半打退堂鼓,以后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总要尽力试一试,这首新的《春风竹笛》我们还是继续学习,但同时每天把练过的《童年的回忆》过一遍,这样就有了保底的,比赛前如果新的练好了就弹新的,如果到时实在不行,就用练过的老曲子去比。”
最后我们每天都练习一个半小时的新曲子,再花十几分钟把《童年的回忆》打磨几遍,没想到,小孩子的学习潜力很出乎意料,到了比赛之前一周,本来就会的《童年的回忆》信手拈来,新曲子《春风竹笛》也已经练得纯熟了。小家伙很得意,幼儿园的老师每天让他去各个班级“巡回演出”。最后的大班演奏会比较成功,参加了两三次比赛也取得不俗战绩。有一场重要比赛老师和父母均寄予厚望,但效果不甚理想,只得了三等奖。
我告诉小家伙:得奖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后虽然没有获得一等奖,重要的是你最后不仅攻克了那首很难得曲子,而且把自己本来就会的另一首曲子也练得更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努力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通过这次经历,要明白,不能因为前面有座山,就要绕过去。面对困难,不能知难而退,而要迎难而上。
04 关于自律
有人说,你家孩子钢琴弹得那么好,一定很喜欢弹琴吧?然而,并没有。
练琴是小家伙唯一一件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此,他从来都是抗拒的。
每次练琴之前,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总之,能磨叽几分钟就是几分钟。练琴的时候,各种小动作、各种小心机,所有目的只有一个——能拖则拖。简直让人抓狂。这时候,妈妈我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吼了!
爸爸说:“耐心点,你这样教育孩子不行的!”
“你行你上啊!”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练琴终于不用妈妈吼了,换成脾气向来以好著称的爸爸接着吼。
不得不承认,在练琴这件事上,孩子的自律全靠父母吼。
钢琴家刘诗昆说,对于孩子练琴,哭着练和笑着练不重要,重要的是练琴的时间。很少有哪个孩子自觉练琴、喜欢练琴,除非你完全放任不管,他可能在刚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而一旦进入正规训练,枯燥和痛苦也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只能靠外在的力量强制和约束。
我也试过给孩子快乐教育,练琴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但是结果骗不了人。学习不经历痛苦,无法学到真才实学,这一点在练琴上的印证就是,花多少时间,就有多少效果。
小家伙不止一次地说过:“妈妈,我不喜欢练琴,我以后想当画家。”
对此,老司机妈妈流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嘿嘿一笑:“如果我们现在练的是画画,每天让你画画,你肯定会说将来想当个钢琴家。”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尽快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坚持到底。
但是如果暂时还没有找到发自内心热爱的东西,那就要学会先喜欢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