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在为《让孤独成为你的个人时尚——给社会新鲜人的哲思录》写的序中,提到“主动的孤独”。
在文章中,先生说,“大都市充满了竞争,你必须奋斗在职场,忙碌在社交场,但你不可让奋斗和忙碌占用了你的全部时间,你要时常抽身出来,回到你自己”,不要盲从大都市的时尚,要有自己的选择,“让主动孤独成为你的个人时尚。
读来深以为然。
我现在理解的这种“主动的孤独”就是自己的节奏,是和自己独处的时间以及空间。在这段时光里,你是你自己的朋友、知己,你是一切的主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进入不惑之年后,慢慢静了下来。老子说:“静为躁君”,现在的我在努力学着“以静制躁”,学着和自己相处——
用文字来安顿自己的内心,用合适的运动来安抚自己的身体;用接纳抚慰过去的自己,用平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渐渐地,境由心转,大多数的时候,我很好,接触到的万事万物也很好。
清晨,我踏着阳光,耳机里放着音频,一步一步沿湖按自己的节奏行走,遇见健走团,遇见晨练的邻居,遇见陌生人……或致以佩服的眼光,或投以微笑的眼神,或互不打扰,周围和自己的内心一样静谧。
回到小区,在核酸小屋做个检测,跟着小广场锻炼的阿姨来一遍八段锦,末了,跟阿姨请教一下动作中的细节,阿姨很耐心地讲解,还热情地说带我再做一遍,神采飞扬的阿姨、温和的语言,在夏日的清晨让心里特别熨帖。
上楼,把南瓜、牛奶投入破壁机,紫薯放到空气炸锅,把蒸锅里放上甜粽和馒头,洗漱一番,换上家居服,再顺手用豆豉炒盘苦瓜,喊小哥和孩子们起床吃饭。
之后,网报数据,联系同事补充表格,出门去上交材料,接收工作上的信息……回来做午饭,陪宝子完成作业,接送宝子上课,监督宝子练琴,收拾收拾卫生,跟宝子去游泳,回来继续准备晚餐,晚饭后去逛半个小时左右的“夜市”,然后回家“写作业”……
现在的一天都过得特别快,也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
很单调,也忙碌,但一点儿也不枯燥,内心很充实。
最近婆婆身体不好,姐姐们和小哥以及家里的大孩子们一直在医院忙前忙后,我提出去医院看看,小哥说不用,去了待一会儿也帮不上什么忙。
很多时候,我在想,“顺心而为”吧!遇事不强求,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舒服的关系,就是明白分工不同,自己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要在什么位置,扮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
以前,小哥说我喜欢跟自己较劲,我也特别害怕自己会“无事可做”,会“闲着”,但是,现在,我每天都会找出一些时间,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两个小时,主动选择“无所事事”。可以练一遍八段锦,可以读几页书,可以推着洗地机什么防空脑袋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或者坐在电脑前随意码些文字……
周国平先生说:”主动的孤独,是富有内容的独处时光,是你为自己争得的心灵空间”。
我很喜欢这种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光”,这应该也是为自己“充电”、积累精神能量的宝贵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