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之后,想起来日本的这座小城,仍然记忆犹新。
松江市位于日本岛根县北部宍道湖东岸,是岛根县下辖的8座城市之一。也是岛根县的县府所在地。
岛根县人口66.6万,是全日本最小的县治。
松江市人口约20万,占了岛根县的近三分之一。
因为大部分市区位于连接宍道湖和中海的大桥川两侧,因此,松江市又有水都之称。
松江市与中国吉林市于1999年11月9日正式缔结友好城市。
图片
每次的互访都是双方城市之间共同提前商定的具体内容,当然也要提前敲定访问人员的名单,确定访问规模等。
双方共同遵守的对等接待,也要符合近乎苛刻的外事规则。
很有幸,作为两座城市之间交流访问的主要成员之一,我也被列入十人访问名单之列。
由于国家之间诸多的历史因素,说心里话,没有踏入日本国土之前,对日本的印象受历史渊源限制还是很深的。
说白了,就是印象不是很好。
但是,日本战后重建和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和众多科技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了解、去借鉴的。
这一点勿庸置疑。
这次访问,我们十个人分别带着各自的工作目标,考察学习的重点和设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清单。
图片
小城的人口密度不大,每条街道路都很窄,双向四车道算是宽的了,基本都是单行线。
行色匆匆的路人,看不见一个在没有施划斑马线的人行道上横穿马路的。
即使窄窄的街道上一个机动车辆也没有,人们还是会选择站在人行通道斑马线的位置,等待着红色信号灯,变成了绿色之后才匆匆走过。
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着着在街道上行驶的机动车,绝大多数都是1.5以下排气量的小型轿车。
在窄窄的街道上行驶着的车辆中,很难见到大排量的吉普车。
透过缓缓开过眼前出租车的车窗,见到的驾驶员很多都是一头花白的头发,面部略带沧桑的老人。
临街的商铺和住户的门口,基本上都种着各种各样的绿植,没有很高很大的那种。
只有类似大盆景一样,并且修剪出层次感十足,树型像极了婀娜多姿少女的造型。
我们所住的旅馆,是一家很普通的小旅店。
尽管规模不大,也不豪华,但卫生很好。
临来日本之前,我从家里特意带了一条白色的毛巾,因为日本大部分旅店和宾馆,是不提供个人洗潄用品的。
当用白毛巾擦拭了一下马桶坐圈后,白色毛巾上没有任何污渍。
之后我又擦了擦榻榻米上的小书桌,依然见不到白色毛巾上留下任何痕迹。
窄窄的走廊里,开着“嗡嗡”响的吸尘设备,打扫卫生的服务生,是一位嘴唇上涂着淡淡的口红,妆容端庄的女人。
从面相来看,60岁以上的年龄应该是有的。
岁月蹉跎在她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还是让我感觉到了她内在所蕴含着的一种气质。
当看到我走过她的身边的时候,老人关闭了吸尘器,对着我鞠躬致歉。
我也双手合十,点点头,还给了老人一个敬意。
心里想着咱们也是礼仪之邦走出来的,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还礼便是失礼。
当我走到走廊的电梯口,回头看到老人的时候,老太太依然保持着之前的姿势,朝着我的方向行着鞠躬礼一动不动。
这种感觉很值得回味,那一幕情景,留在脑海里,至今难忘。
图片
习惯了晚饭之后溜弯儿的我,按照惯例在旅馆附近那条窄窄的人行通道上,开启了自己的运动模式。
沿途的便利店、咖啡馆和小酒馆里清静得很,没有什么人。
日本的便利店大都是24小时营业。
店铺里面的主人也显得格外悠闲,似乎生意的好坏,跟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似的。
这样的情景与我生活的城市中那些生意人,生意惨淡时,由内而外渗透岀来的那种焦虑和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全日本每年平均要经历一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每一天就有四到五次。
入住旅馆当晚的凌晨三点多,我就被有感地震给晃醒了。
对地震极为敏感的我,以紧急集合的速度,穿好衣服,拿起手电,从步行楼梯迅速跑出了旅馆。
地震造成的晃动还在继续,此时我以为的状态应该是旅馆内刺耳的警报响起;人们蜂拥而出跑出家门;街道吵杂声四起……
但是,这一幕终究没有出现。
我所看到的真实情景是:昼夜营业的便利店里老板在慢慢腾腾,有条不紊的摆弄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旅馆的打更人,坐在那硬木椅子上纹丝不动,仿佛是一个木头人儿;整条街道静得极其瘆人,没有见到一个慌慌张张的路人。
空荡荡的街道,除了路灯下陪着我慢慢移动的自己的影子,别无其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