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灵启示
第三章·远古智慧·第一节·智慧之印

第三章·远古智慧·第一节·智慧之印

作者: 2c5bda2239bd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11:33 被阅读48次

        要解开“伏羲”的真正内涵,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古文献中所记载的伏羲出生地点。诸如《竹书纪年》、《水经注》、《帝王世纪》等都记载了伏羲生于天水成纪这一地方。其中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虽天水、成纪之地现在实际存在,但其义或有更深层的指代。从伏羲神话,甚至是国外的神话中,其实都可以发现,这些神王们恰好也是智慧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某些主神更是智慧之源。所以,笔者认为,要发掘其内涵,就需要先来明白伏羲留给我们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古华夏文化

        先来看看上一卷中提到的“灵”字。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灵”字代表着“智慧”从天降,滋润万物之“灵”。其指代智慧的那个部分正是“雨”,代表自上而下的“水”,以及形似“M”水波状的结构。笔者认为,智慧之源,天象之传承,正在于这个“水”。智慧在天为天象,孔子曰:“智者乐水”,在天地人之间的传承形象则为“水”。而“M”正是“水”的象形结构,将“水”的含义体现在了文字以及其他方面。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作为生命之源,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水怎么就成了“智慧之源”?

        从中国象形字结构来看,火为W形,水(冰)为M形。水在商周时期的象形更侧重于描述水的自上而下的结构,而冰的象形文字则保留和侧重了波浪形的横向结构。

        董作宾先生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的例子,提到了“災”字的时候,就谈到了字形中“上下”结构到“左右”结构的演变过程:

        “卜辞中先后用字不同,最常见者为災字。如卜田之辞,在武丁、祖庚之世用

……祖甲之世,也把

字直书作

……这字一直用廪辛、康丁之世。……到了武乙时代,田游卜辞一律改用字。……同时也用一个从

在声的字,做

。……从此字又过渡到

字。第五期帝乙、帝辛之世,便完全改用

字了。……

象横流泛滥,为水災本字。从戈在声,为兵災本字。

字竖书,又加在声乃变为

,再省为

。这个系统是很明显的。”¹⁶⁶

         并配结构变化图:

       (笔者注:災即为灾,此处为体现该字与巛形的关系,未恢复为简体字;,古字,意为“击败”)王子扬先生亦曾引用此例,后评其中欠妥之处,但仍肯定道:“虽然如此,董先生对不同时期所使用的‘災’字星体的把握大致是可信的。”¹⁶⁷

        也就是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水字最初的形状为波浪纹,字形上强调横向的延伸。而雨字等的上下结构是因表意需要而在字形上转变成强调上下甚至向下的方向。这一点实际上跟腓尼基(迦南)字母,也就是希腊字母的m(以及n)的最初来源一致。腓尼基字母创造的学习对象,正是埃及文字;同时对于现代英语影响较大的北欧语言中的m也是与水有关,这几点将在下文西方智慧中陆续提到。

         由此还可以发现,太阳左、月亮右等概念中,“天地”、“阴阳”的对应或许也是从“上下”模式从“左右”模式衍生的。“上下”模式或许是先于“左右”而出现的,从而也可以佐证“左右”之关系确实与“天地”、“阴阳”之分相关。

        在华夏神话及历史中,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而伏羲又名宓(Mi)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其与天的关系,部分已在上一节有所提及。其“宓”字的来源,不少学者依据伏字的读音,考证宓字也是有fu的读音。这点也已无法考证了。但是“宓”字是肯定与“水”有关的。传说伏羲氏的女儿女宓妃,又称雒(同“洛” )嫔,溺死于洛水,遂为水神。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而关于伏羲自身,不论是出生的传说还是在所居之地,都与水有关。在传说中其由华胥氏于雷泽踏巨人脚印而生;在大多研究成果中,其所居之地也被考证为天水。

        再来看看道家文化。从遁甲的角度来看,天干地支中,壬的甲骨金文含义,在第一卷探讨“经”字的时候和第二卷探讨“工”字的时候已经提到,“壬”为水、为智慧。从其“工”形的结构看,壬的本义,可能是“连通天地的智慧或者关键”。用更朴素、形象的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六壬之“壬”,笔者认为可能还有“连通六道”的含义。此外,顺带提及,此“工”的本义也可能与中国古代神话中水神——“共工”有关。

        当然,道家中的知识与水的关联,远远不止这一点。而下面这个例子更是值得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探讨。那便是第一卷就提到的,道家独有的书写形式——符箓。符箓中,符头便是书写三个勾形或三个圈,以代表三清在上。三清者,乃道教之祖,所谓“一气化三清”也。故书之,既有禀告,也有传承的含义。而清者,本就是形容水之透彻。三个勾形,连笔像不像M形的水波纹?或许读者们此时会觉得非常牵强。那么再效仿前文注解《阴符经》的思维,拓展一下探讨的思路。既然说字形牵强,再看看字音如何?

        明朝陈第说:“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入。”所以说,音韵的研究,也是研究文字和文化,并与字形对照的好方法。同时也需要了解的是,不仅字“法”天,音其实也是。古时期,音就以五行将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

        符箓其实也是形与音相配而成。道家符咒中,元音组音只有A和O,分别代表一放一收。再瞧瞧符头,倒写的勾正是A,圈是O。笔者认为这正是倒写和正写的“口”形。也就是说,A和O,在精神层面来说是一天一地相对应的“灵魂”,“会合”而成“神识”;在天文层面来说,是一遮一开,一成影一放光。更详细的含义已在上一章中提及,在此就不累述了。论及于此,问题又来了,一个A和O的字形和发音,竟然能上升到了如此高度?这不是笔者会忽悠,你瞧,“上帝”也这么说过:

      《圣经·新约·启示录》中第22章第13节: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在《圣经启示录》(1:8):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阿尔法α和欧米伽Ω都是现今英语的A和O的源头,而现今中文发音借用英语发音来标准化中文的读音,即拼音。所以这就有意思了,上帝为什么冷不丁的,在《圣经启示录》中来这么一句话?一般来说,α和Ω是希腊语和闪语(Seitic)字母表中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字母的名称。而笔者认为,这正是《圣经启示录》在记录和传抄、翻译的过程中,直接以原文“A、O”记载的结果。在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A(α)应该是对应首先、初,O(Ω)对应末后、终。初是放,终便是收。不论是放、是收,还是合而为一,都是“上帝”——三位一体的“灵”。

                                                                       古印度文化

        在第一章提到印度神话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印度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由于其神话篇幅较大,在此仅从部分中文著作中所提到的知识点来一窥端倪。例如,杨怡爽女士在曾提到:

        为了完成祭祀,梵天又从火、风和太阳中抽取了“永恒的知识”吠陀。

        人类同样也诞生在梵天身上。为了繁衍人口,从梵天的双唇产生了婆罗门——保有知识和掌管祭祀的祭司……¹⁶⁸

        仅仅一小段中,至少提到关于智慧向人类的传承过程中的4个关键点:

         1、永恒的智慧——吠陀是最高神获取并传承的;

         2、永恒的智慧与火、风以及太阳有关;

         3、人类由第一代神,甚至是神中之王产生的;

         4、口(双唇)与知识、祭司的关联。

        同时,关于梵天的诞生,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同水有关。印度神话中还有一种传说,即梵天由漂浮在水上的一颗金卵中诞生。

        现今印度的最有影响的宗教当属印度教,但作为中国来说,佛教可能更为人所熟知。而从佛教中也可以发现“M”的发音存在于文殊菩萨之名中。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音译一般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等,是为智慧的象征,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而前文所提到的A的发音,在印度文化中也相当重要。例如梵文中,天城文的辅音字符都有固有的元音(a),必须配在辅音的上下左右来改变音节的读音。而在佛教中,梵文的“a”则被尊为最有法力的字符。从佛家的六字大明咒中也可以看出“A”、“O”两音的重要性。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中文发音一般参考字和拼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咪(mei)吽(hong)。此六字流传至中国各地的发音又有所不同,例如中原地区和藏地的发音还是有些许区别。

        六字大明咒或许也与“阴符”相关。中土之地对于六字真言的作用描述中,有一句即是:关闭六道之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旁生)打开极乐净土之门。这也是后文理解佛家中六道轮回,以及“阴符”所描述的时空概念的关键之一。

        印度神话中也多有提及洪水的概念。例如其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提到:

        不久,大地一切所有都要毁灭,这是世界沉沦的时期,亦即一切动和不动的物类可怕的解体时期到来。你要造一只大船,备有船缆,你将各种谷物装船后,要同七仙一起上船。你要在船上等我,我要去找你,我头上有一只角,你即可认识我。

                                                               西方《圣经》文化

        既然上文讲到了《圣经》,那么这一节就接着来讲讲《圣经》及其相关的文化。 

        在圣经中,笔者认为与水和智慧都直接可以发现相关的人物便是摩西。摩西的名字直接与m和水有关。摩西(Moses)天主教称为梅瑟,伊斯兰教称为穆萨,他的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因为当时摩西还只是一个婴儿,被装在篮子里,法老的女儿把摩西从水里救了出来,并且为他取了名字。

        顺带提一个可能对于延伸研究有关的资料:“《圣经》最早用希伯来语写成,对于摩西的变化,希伯来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Keren。这个词本身有多重含义,一是光线,光芒,Beam;另一个是角,Horn。当《圣经》从希伯来文翻译为希腊文,再由希腊文翻译拉丁文的时候,在最早的拉丁文版的《圣经》(Vetus Latina)中,被译者错误地选择了“角”的含义,于是,摩西就长出了犄角。”或许有可能角的含义本身就是和光的含义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戴角的和发光的可能是同一“形体”上的独有的不同表现。

      《圣经》中提到水的章节非常多,最为突出的当属《旧约·创世纪》中的章节:

       第1章第2节: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第1章第6节: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第1章第20节: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第1章第21节: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而《旧约·创世纪》大量提及了关于洪水的故事,主要是关于挪亚全家以及动物进入方舟,躲避洪水的过程。

                                                                      古北欧文化

        奥丁的智慧来自于智慧之泉,守泉的为北欧神话中的智慧巨人,亦是北欧的始祖神祇之一的密米尔(Mímir)。

        再来看看北欧神话的创世。奥丁为代表这一代神王,其实同样的是第三代,开天辟地产生的第一代为了霜巨人之祖尤弥尔(Ymir)和一头名为欧德姆布拉(Audhumbla)的巨大母牛;第二代,尤弥尔的身上变出了智慧巨人密米尔(Mimir)和女巨人贝丝特拉(Bestla),这是霜巨人的家族。另外,在母牛的舔舐下,冰中则出现诸神之祖布利(Buri)。第三代则是布利生下包尔(Borr)(第三代),包尔和女巨人贝斯特拉(Bestla)(第二代)生下了奥丁(Odin)、威利(Vili)、菲(Ve)。巨人族和诸神相当不合,双方挑起战火。这样算来,奥丁应当是尤弥尔的第二代和欧德姆布拉的第三代的结合产生的神。如果只算母系的话,奥丁及其兄弟为第三代,并且同样是巨人的后代。

        除开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等,如尼字母

也为现在英语字母m的前身之一,其古音语名字为mann,即man人类的意思。其发音:“mannaz”。在如尼字母解释中,

代表人类的个体,它也显示人类作为家庭在一起生活以及我们独自走向死亡这一事实间的矛盾。根据传说,这一卢恩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是人类所特有的:智慧、语言、计划和支配我们环境的能力以及潜在的发达智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如尼文字中,a 即对应“a”,发音:“ansuz”,原始意义:嘴、宇宙的创造或宇宙的灵魂。而o对应“o”,发音:“othila”,原始意义:持有、获得“怪异”的数字,或超出意识和经验的事物,“祖先”。读者可以自己对比前文所提到的符箓和《圣经启示录》的例子,以及第二卷中对于“口”形甲骨金文的探讨。

        发音的重要性:由于记录保存以及时代的变迁,各种文字的书写方式都会有所改变和融合,甚至缺失。对于最为重要智慧的来源,字母“M”的发音,也许将所有文化的智慧源头显示了出来。

                                                                  古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中,神话与文字与智慧同时又与水相关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Προμηθεύς;英:Prometheus)其名就代表着智慧。“prometheus”意思为“先知先觉者”,词根“pro”:表示先,前;为思考。而在这里,笔者还想提出一点以待探讨。在思考或者说智慧的含义中,可能词源本身就指出了智慧的所在。meth的词源和数学mathematics及其缩写math有同源的关系,math一词在古弗里斯兰语(Old Frisian)中就被写作“meth”。也就是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人可能早就意识到了数学为智慧本源这一点。

        二是,希腊与罗马神话中,除了前文所提主神以及普罗米修斯,还分别有三位与智慧直接相关的神王。

        其一,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罗马名,Mercury墨丘利,即中国的所称的水星) 同时也是埃及“三倍伟大、三神合一”的智慧神(赫尔墨斯),这一点需要追溯到埃及神话;

        其二,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在神话中被描述为从宙斯的脑中蹦出来,而笔者认为,这非常明显地表示了其与宙斯的关联。即所谓的智慧女神其实正是宙斯的智慧本身。

        其三,罗马神话中,智慧神为密涅瓦女神,原型来自雅典娜女神;而密涅瓦女神也出现在了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成圣》的壁画中。

        三是,在文字方面,希腊字母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腓尼基字母中,“M”是表示“水”的图画。 腓尼基人善于航海,字母M叫mem,表示海上的波浪,意思是水。腓尼基字母mem被希腊人改为mu,也就是字母Μ μ 。

        而英文中的M来自希腊字母Mu,来自希伯来字母Mem,水。

                                                                      古埃及文化

        埃及神话中的“水”主要体现在了“眼泪”之中。

        其一则是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的故事。当冥界之王奥西里斯死去之时,伊西斯女神哭泣。David Ovason认为,下图的埃及字符表现的正是“眼泪”的寓意,其意为“露”,蕴含着“传授、教诲或者教育”的意思。John W. simons进一步此字符指出希伯来文的“ire”一字都有“洒”(原文中“洒”用词为sprinkle,也是小雨的意思)或“教育”的含义。并且为了支持此观点,John W. simons用一个刻画有埃及启蒙仪式场面的盘子,上面记录着荷鲁斯和透特神向初学者的头部倾倒圣水的画面。¹⁶⁹

        其二则是人类被创造的故事。在上埃及神话中,人类被描述为从最高神拉Ra的眼泪中出生。同时,埃及神话中还传说拉Ra神是一位自我创生的神,由元初之水(mehturt,八位ogdoad所创造的土丘)。(“元初之水”实际上为八位ogdoad所创造的土丘,这里隐藏了两个线索,即初神与数字8的关系,以及太阳与土丘的关系。)

        而前文所提的关于“A”形与放光的特征,也存在于古埃及的神话中。著名的金字塔之形,有学者就指出是在模仿光芒照射在大地的样子。而古埃及人同样重视“口”的收放以及与“灵魂”的关系。这在古埃及被称为“开口仪式”,大致含义为对木乃伊,或者死者的浮雕和雕像注入生命力,以便保证死者的木乃伊在地下世界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开口仪式”中也是要颂念咒语的,并且此“口”非仅仅面部之嘴,还包括身体的各种“切口”,以及耳、鼻、眼等其他“窍”。

        上一部分提到的赫尔墨斯神,以及希腊字母、腓尼基字母其实都源于古埃及。所以要了解埃及智慧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就得来了解下具有万物普遍联系观念的古埃及赫尔墨斯神智学。被称为三倍伟大的赫尔密斯智慧神赫尔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的《翠玉录》(Emerald Tablet),并且现有的英文翻译版本据说由艾萨克·牛顿¹⁷⁰爵士所作(暂无法完全证实)。现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When I entered into the cave,I received the tablet zaradi,which was inscribed,from between the hands of Hermes,in which I discovered these word:

This true without lying, certain & most true:

That which is below is like that which is above and that which is above is like that which is below to do ye miracles of one only thing.

And as all things have been and arose from one by ye mediation of one: so all things have their birth from this one thing by adaptation.

The Sun is its father, the moon its mother, the wind hath carried it in its belly, the earth its nourse.

The father of all perfection in ye whole world is here. Its force or power is entire if it be converted into earth.

Separate thou ye earth from ye fire, ye subtile from the gross sweetly wth great indoustry.

It ascends from ye earth to ye heaven & again it desends to ye earth and receives ye force of things superior & inferior.

By this means you shall have ye glory of ye whole world & thereby all obscurity shall fly from you.

Its force is above all force, for it vanquishes every subtile thing & penetrates every solid thing.

So was ye world created. From this are & do come admirable adaptations whereof ye process is here in this.

Hence I am called Hermes Trismegist, having the three parts of ye philosophy of ye whole world.

That which I have said of ye operation of ye Sun is accomplished & ended.

当我走进洞穴,我看到了一块翠玉,上面写着字,那是从赫尔墨斯的双手间被书写出来。从那里我发现了以下这些文字:

真实不虚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依此成全太一的奇迹。

万物本是太一,藉由分化从太一创造出来。

太阳为父,太阴为母,从风孕育,从地养护。

世间一切完美之源就在此处;其能力在地上最为完全。

分土于火,萃精于糙,谨慎行之。

从地升天,又从天而降,获得其上、其下之能力。如此可得世界的荣耀、远离黑暗蒙昧。

此为万力之力,摧坚拔韧。

世界即如此创造,依此可达奇迹。

我被称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因我拥有世界三部分的智慧。

这就是我所说的伟大工作。¹⁷¹

        英国最资深的占星学家、伦敦占星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苏·汤普金斯(Sue Tompkins)女士在探讨运用和观察占星学的哲学法则时曾提到了赫尔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教诲中的7个法则。并且关于这些秘密教诲还有一句话“当学生之耳准备聆听,将有唇间灌以智慧之语。”¹⁷²:

       (一)The Principle of Mentalism 唯心唯识(胡版翻译为唯心法则)

       (二)The Principle of Correspondence 对应比喻(胡版翻译为对应法则)

       (三)The Principle Vibration 振动频率(胡版翻译为能量振动法则)

       (四)The Principle of Polarity 两极二元(胡版翻译为两极或二元法则)

       (五)The Principle of Rhythm 旋律周期(胡版翻译为周期循环法则)

       (六)The Principle of Cause & Effect 因果始结(胡版翻译为因果法则)

       (七)The Principle of Gender 阴阳两性(胡版翻译为阴阳法则)

        苏·汤普金斯(Sue Tompkins)女士还提到:“透过占星学的执业过程,这些法则已经被证实是真实不虚的”。¹⁷³由此可知7法则的概念,对于西方占星学的影响。同时,关于具体的7法则含义,读者可以查阅相关书籍以了解。并且读者们将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这七大法则,只不过名称和归纳方式较为不同。

        传说中,西方古代团体都是在围绕着这一学说的理念在述说最智慧的奥义。而与这一古代奥义密切相关的,M字头的词语,还有石匠Mason。这也是即共济会的名称,这一“M”,将在后文关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的规划设计中也所有涉及。

        值得补充的是,虽然关于牛顿的众多传说无法证实,但其对于占星以及炼金术的研究却是有据可查的:

         一、关于占星。在其过世之后,1728年出版了其著作《古代王国大事修正年表Chronology of Ancient Kingdoms Amended》中,存在不少占星术与历史事件相关联的说法,并且于其中提及了占星术应该源于埃及;

        二、关于炼金。最著名的证据则来自于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其拥有大量牛顿的手稿,并在1942年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纪念演讲中说到:“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他是最后一位魔法师,最后一位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最后一位像几千年前为我们的智力遗产奠立基础的先辈那样看待可见世界和思想世界的伟大心灵。”

                                                                    古中东文化

        中东文化中宗教特征亦十分浓厚,伊斯兰教文化在其地区文化中占有绝对地位。伊斯兰教中智慧的化身被称为“默罕默德”[ 默罕默德:约570年-632年6月8日,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含意为:受到善良人们高度赞扬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其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先知”。那么,先知“穆罕默德¹⁷⁴”为什么如此智慧呢?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其接受了伟大造物主赐予人类的启示——《古兰经》。《古兰经》全文中大量存在关于水或雨水的描述,水同样被视为生命之源,以及造物主对于人类的恩赐,在此暂列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数条。

        其一、关于水、雨水创造人类、拯救人类的语句:

        第2章22节:他以大地为你们的席,以天空为你们的幕,并且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许多果实,做你们的给养,所以你们不要明知故犯地给真主树立匹敌。

        第2章164节: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与风向的改变,天地间受制的云,对於能了解的人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

        第11章7节:他在6日之中创造了天地万物——他的宝座原是在水上的——以便他考验你们,看你们中谁的工作是最优的。如果你说:“你们死后,是要复活的。”不信道的人们必定说:“这个只是明显的魔术。”

        第14章32节:真主创造天地,并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产各种果实,作为你们的给养;他为你们制服船舶,以便它们奉他的命令而航行海中;他为你们制服河流;

        第18章45节:你为他们打一个比方:今世的生活,犹如我从云中降下雨水,植物得雨,就蓬 勃生长,既而零落,随风飘散。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第21章第30节:不信道者难道不知道吗?天地原是闭塞的,而我开天辟地, 我用水创造一切生物。难道他们不信吗?

        第24章第45节:真主用水创造一切动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两足行走的,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创造他所意欲者,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第25章54节:他就是用精水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的。你的主是全能的。 (另一版本“他从水上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的。你的主是全能的”)

        第43章第11节:他从云中降下有定量的雨水,借雨水而使已死的地方复活。你们将来要这样从坟墓中被取出。

        第50章第11节:用作众仆的给养。我借雨水而使它已死的地方复活。死人的复活也是这样的。

        而在笔者看来,这些关于水创造人类的说法中,实际上还暗含阐述与人类生死,或者说人类灵魂的关联。而且还有两句更具有隐喻意味的:

        第54章第11节:我就以倾注的雨水开了许多天门,

        第54章第12节:我又使大地上的泉源涌出;雨水和泉水,就依既定的情状而汇合。

         而《古兰经》中之水,除开雨水、泉水等形式外,另一突出的形式是“洪水”。全经中多有提及,暂列出第11章中第40至44节的集中阐述:

         第40节:等到我的命令来临而洪水从地面涌出的时候,我说:“你把每种动物各拿一对放在船里,并使你的家属——除已被判决者外——和信道的人们一起上船去。”只有少数人同他一起信道。

        第41节:他说:“你们上船去吧!这只船的航行和停舶都是奉真主之名的。我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第42节:那只船载著他们航行于山岳般的波涛之间。努哈喊叫他儿子——那时他远在船外——说:“我的孩子啊!你来和我们一道乘船吧!你不要同不信道的人们在一起。”

        第43节:他儿子说:“我要到一座山上去躲避洪水。”他说:“今天,除真主所怜悯的人外,绝没有任何人能保护别人不受真主的惩罚。”波涛隔开了他们俩,他就被淹死了。

        第44节:有人说:“地啊!汲乾你上面的水吧!云啊!散开吧!”于是洪水退去了,事情就被判决了。船停舶在朱迭山上。有人说:“不义的人们已遭毁灭了。”

        关于这一点,后文中将会提到,“洪水”这一事物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都有出现,并且都伴随了人类存亡的大事件或者说是这类事件的一部分:

        第6章6节: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在他们之前,我曾毁灭了许多世代,并且把没有赏赐你们的地位赏赐了他们,给他们以充足的雨水,使诸河流行在他们的下面。嗣后,我因他们的罪过而毁灭他们。在他们(灭亡)之后,我创造了别的世代。¹⁷⁵

      《古兰经》中的这一描述将和后文中所提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以及“太乙”的探讨密切相关。


始见于王子扬著《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引自《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艺文印书馆,1978年,P451 

¹⁶⁷引自王子扬著《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西书局,2013年10月,P5

¹⁶⁸引自杨怡爽著《印度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P2

¹⁶⁹注:此解释见于David Ovason的《The Secret Architecture of Our Nation’s Capital:The Masons and the Building of Washington, D. C.》P172-173

¹⁷⁰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¹⁷¹此英文、中文版本均来源于网络。

¹⁷²引自《THE KYBALION》(中文翻译为:《奥义之书•凯巴莱恩》,于1908年在美国出版,作者自称为「Three Initiates·三名西方的启蒙者」

¹⁷³引自(英)苏·汤普金斯著《当代占星研究The Contemporary Astrologer's Handbook》,胡因梦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P5

¹⁷⁴默罕默德:约570年-632年6月8日,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含意为:受到善良人们高度赞扬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

¹⁷⁵本节所引《古兰经》章节均出自马坚先生译本。马坚(1906---1978):字子实,中国现代伊斯兰学者,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相关文章

  • 第三章·远古智慧·第一节·智慧之印

    要解开“伏羲”的真正内涵,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古文献中所记载的伏羲出生地点。诸如《竹书纪年》、《水经注》、《帝...

  • 智慧

    “智慧”,很大众,每个人都希望拥有; “智慧”,很高冷,不会随意青睐追求者; “智慧”,很深远,远古到未来一直被求...

  • Arrays中的远古智慧

    副标题Collection.toArray(new T[0]) 还是 Collection.toArray(new...

  • 【天地父母】

    印第安22笔乙酉绝 印是天地第是家安就是太平这是人类应有的信念 商周的移民穿过远古的板块到达北美大陆传播东方的智慧...

  • 如何上基础数学课

    远古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且越来越好,用到的是智慧。智慧是通过闻、思、修而来的,任何智慧是要听到而后进行思...

  • 《人生的智慧》书摘十三

    《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叔本华 第三章财...

  • 《智慧学堂》如何求一个如意的妻子或丈夫?夫妻缘又是怎么回事?

    智慧学堂创办者:觉智师兄整理编辑 印光大师: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

  • 2017-10-10

    《先见之明是智慧,自知之明是成熟,知人之明是素养》: 先见之明是智慧 先见之明是能见微知著的智慧,善于通过细节来判...

  • 无限智慧智慧之智慧种子

    智慧种子的形成要几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多读书的阶段。这个时候通常来说要一天至少一本书差不多要经历至少要几年...

  • 【感谢组 眭红艳 20180502】

    《活法》之"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学习分享: 每个人都想从智慧的宝库(睿智之井)中不断汲取智慧,然而,通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远古智慧·第一节·智慧之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mv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