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2017.2.1日)
回乡第六天。离家的日子越来越近,想到即将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想到要离开一年才能见的父母,想到远离从小长大的庭院,辗转反侧,心中不免有些伤感,难过。
我家位于和顺县喂马乡北安驿村上街24号,四合小院,东南西北房屋齐全,这几个房子除了北房(我家所有权)翻新过之外,都有60年以上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大街门)。
北房(第一幅图)总共五间瓦房是爷爷留给父亲(爷爷最小儿子,四儿子)的婚房,80年代翻新过之后,一直居住至今,右边烟囱屋子为父母卧室,左边是我和弟弟卧室,进门要先上三个台阶。
庭院记忆
西房(第二幅图)是爷爷留给三大爷(爷爷三儿子)的婚房,砖瓦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三大爷全家已经移居至村子东头(东边),此房年久失修,目前无人居住,暂做驴 。
庭院记忆
南房(第三幅图)是姥爷(外公)哥哥(按辈分,我要叫大爷爷)的房子,土坯结构,大爷爷和大奶奶(没见过爷爷,奶奶在我十岁时去世)仙逝多年,房子也是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无人居住。
庭院记忆
东房(第四幅图)是玉喜舅舅(大爷爷四儿子)居住,土坯房,他们一家五口人,当年拥挤在这里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日子过的捉襟见肘。2003年,玉喜舅舅全家迁到村口附近新房,住上了宽敞的四合院砖瓦大房子,距今也有14年的历史,目前两个女儿即将出嫁,小儿子(万金蛋)帅气有为,也是栋梁之才。
庭院记忆
大街门(第五幅图),据我大(和顺话,爸爸、爹的意思)说,他的爷爷(公元188?年-197?年)小时候就有了这个门,估计少说也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朝建筑,也算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古迹,大街门正上方壁画是〃三英战吕布〃(第六幅图),
庭院记忆
庭院记忆
也许是因为有点历史渊源,这么多年,没人贸然去修,大街门虽有些摇晃,但不至于倒塌,历久弥新,依然坚挺在那里,就像一个风浊残年的老人在和离去的人诉说古老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十岁以前)这个院子特别热闹,住着两姓(杜姓和方姓,杜姓是我家姓,方姓是母亲姓)四户人家,大人小孩总共十几口人,邻里相亲相爱,孩子们天真烂漫。记忆最深的是〃万金蛋事件〃。(下一篇文章会详细介绍)
而如今人去房空,只有我家四口人住在这里(北房),我作为见证者,目睹了院子从繁华到败落[流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