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节,七夕快到了,朋友圈里开始期待礼物。
我没有期待礼物的习惯。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收到父母的礼物,而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礼物,在得到之前,父母都会对我们兄弟姐妹有所要求,让我们做到或承诺做到。
而较真的我总觉得“得来不易”,有压力。
慢慢长大后,得到同学和朋友的礼物,父母常常告诫我:这是要“礼尚往来”。
这时,我总喜欢自己处于“债权人”的角色,主动些,而不是被动地去选礼物还人情。
尤其喜欢看见年迈父母,收到自己的礼物以后的,他们的那种欣慰的眼神。这是一种回报,如劳民秋收一样。
这几年投资失利,资金也较紧张,但逢年过节,带给父母的礼物仍是依旧,只是和他们相处的时间短了。我是害怕相处的时间长了,他们会有所察觉,而为我的状况担忧。
前几天出差办事,要经过父母家,才突然想起好些日子没看望老人了,于是随便准备了小礼物送他们。
母亲开门见到我,很惊喜,看着她小小的眼睛里还漾着光,一边招呼我,一边朝着父亲睡的房间喊:“径径回来了,快起床!”估计是好些日子没来看他们了,这次他们比平日表现得更加激动。
父亲多年行动不方便,都是母亲在照顾,这几年虚胖了不少,体力更差了些。他坐在床上,手握住床边的拐杖,努力了几次都没站不起来,我连忙去撑扶他,心理酸楚楚的。这么多年从没照顾他们,忙工作忙小孩,完全忽略了老人。
手机响了,同事打来的,我没接,母亲说:“我和你爸好着呢,见了你就可以了,你忙去吧!”
说着走进父亲睡的房间,拿出一个方盒:“这是你小时爱吃的芝麻酥,我做的,带给娃吃。”
我怎么都不接受,一是出差不方便,也怕同事笑话,二是现在早不爱吃这种东西了。
母亲很难过,却很固执地要我收下,看着她乞求的目光,我很不情愿地收下了。
走出父母家后,我准备在离家远点的地方,把方盒扔了,出差办事方便,否则带着它嫌麻烦。
又觉得这么做过分,父母的心意呢!干脆快递寄回家。
决定后,突然觉得轻松了。
寄快递前,本能地打开盒子检查一下。不看以为知道,看了吓一跳,盒子里上面是母亲做的芝麻酥,结成一团,用塑料袋裹着,下面全面钞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