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纤维因其舒适环保,在石化资源越来越趋向匮乏的今天,纺织业在材料的开发利用上更加倾向于天然材料的利用。传统的天然纤维受限于可耕土地资源的限制,产量也一直没法大量提高,这就与日益扩大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把眼光投向了我国大量生长的竹子,竹子因为大都生长在山区,这不会占用传统的粮食生产用地,而且竹子的生长很快,所以产能上可以有保障。
最初对竹子的开发是根据木材在木浆纤维中的应用想出来的,因为竹子也可以打成竹浆,这在传统的造纸业早有先例,所以用竹浆代替木浆去生产竹浆纤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后来发现竹子其实跟麻类纤维也很相似,其韧皮层中可以分离出可供使用的单纤维,所以就有了竹浆纤维与原竹纤维之分。
原竹纤维因为具有很多麻类纤维的优点,比如吸湿透气导汗、接触凉爽、还具有抗菌性这个概念性功能,所以在夏季的服装中很受欢迎,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打着竹纤维制品的名号招摇撞骗的产品,其实很多都是竹浆纤维制品,甚至就是普通的粘胶纤维制品。为了规范原竹纤维的应用,国家标准局在今年4月份制定了GB/T 41553-2022《竹纤维》标准,对竹纤维的定义、应用及质量指标作了规范性要求,标准将于2022年11月实施。
根据该标准的定义,竹纤维是指竹材经化学或机械加工制得的包含单个纤维细胞和多个纤维细胞集合体的束状、丝状或絮状单元。根据纤维的不同状态分为纺织用竹纤维和非纺织用竹纤维,其中纺织用竹纤维是指竹材经分离制得的长度一般在30mm以上,适合纺织加工的保持竹天然形状的束状竹纤维,又根据纤维的长度不同分为棉型竹纤维和麻型竹纤维,具体的质量要求如下: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在GBT 11951-2018《纺织品 天然纤维 术语》中归类于韧皮纤维,其生产工艺有点类似于麻纤维的生产,竹子从竹林砍伐下来后,根据纤维长度的不同,被锯成一段一段的竹段,然后经过反复的轧压去除大部分的木质部分,再经过浸泡蒸煮去除纤维上的胶质,然后经过分丝脱水软化制成纤维。竹纤维的单纤维很短,所以制成的竹纤维是类似于亚麻的工艺纤维,是由残余的胶质将很多单纤维连接在一起的束纤维,所以竹纤维的坯布看起来其实跟亚麻布比较像,比较硬,有很多粉尘。竹纤维产品的染整可以参考亚麻产品,但对染液的酸碱度控制要求更高,因为为竹纤维产品具有很柔和的光泽,如果染整时PH值控制不当,那么产品就会暗淡无光泽,从而失去了竹纤维应有的风格。
鉴于市场上有大量用竹浆纤维假冒竹纤维的产品,而且两者同属纤维素纤维,一般方法很难鉴别出这类纤维,相关部门制定了这类纤维的鉴别方法 FZT 01150-2019《纺织品 竹纤维和竹浆粘胶纤维定性鉴别试验方法 近红外光谱法》,利用不同纤维对红外光的吸收光谱不同,从而定性鉴别出不同的纤维。该标准不但可以用于鉴别竹纤维与竹浆纤维,还可以用于鉴别单组份的麻类纤维以及其它粘胶纤维定性鉴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