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之广
人活一世,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物件和物品,不管大件还是小件。大的如房子,小的像指甲刀。
新的物品不断添加,随着时间的递进,渐渐成了旧物。
汉朝文学家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记》里有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每个家庭都有旧物,许多旧物虽是“敝帚”,但在自己心中却价值“千金”。
一只笔,相伴多年,真要舍弃,于心不忍。一本好书,读好多遍,虽然旧了,但仍置于书架。一双鞋子,虽然穿了几年,但依然较新,还是保留着。
小件留着,舍不得丢弃。大件更是难以舍弃,如房屋。
老屋,老房,陪伴自己度过多个春秋,见证了自己成长的岁月,酸甜苦辣都融入其中。尤其是儿时的景象和活动轨迹,更是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刘禹锡的此句诗,不仅暗示世事的变化多端、沧海桑田,更有对官宦大家和著名文人府邸的描绘。
世间的许多旅游场所,都是名人昔日的起居房舍。人逝世后,腾出来供世人参观和拜谒。
同样是旧房子,普通百姓的,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话有点道理。
至于为什么对旧物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感?
一则是此物还有利用价值,二则最主要,那就是和此物共同度过的时光,尤其发生相关的一系列难以忘记的种种回忆和深刻印象。
世人恋旧物,莫不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