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董狐直笔,最早出自于东周·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意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成语中的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这一成语出自如下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公元前607年,晋国都城绛邑发生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变。国君晋灵公因荒淫无道,被正卿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此时赵盾正在逃亡途中,听到消息后折返国都,却未惩处赵穿。晋国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下“赵盾弑其君”,并公之于朝堂。
赵盾质问董狐:“弑君者是赵穿,我已流亡,为何归罪于我?” 董狐答:“您身为正卿,逃亡未出国境,返回后又不讨伐弑君者,罪责自然在您。” 这段对话被《左传・宣公二年》完整记录,董狐的坚持让赵盾最终默然接受了这一记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