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上在朋友圈看到朱永祥先生发出了他的文章《建了工作室,广电媒体还需要建什么?》,当时正在乘车赶路,在手机上滑屏浏览的时候隐隐约约有些感想。今天上午得空,把阅读时的感慨,用语音输入整理成了文字。
然后在朋友圈互动了一下,回看还有点意思,录此存备。有些话题,以后说不定还会展开。
边读边生出几慨:
1.决策主体如果一味只琢磨如何改变自己所做的事,而不情愿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是走不出所谓困境的。
2.传统媒体的运营困境固然有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决策思维进化的严重滞后甚至缺失——而这又是由媒体的主体意识刷新在决策极的迟钝和决策级的颟顸所造成的。智者止语、能者收手、行者出走,势所必然。
3.是传统媒体决策机制中的世界观跟不上处境的变化,而不是媒体人没有方法或者践行不力。再牛的耕牛也只是牛,再强壮的马也只能逞匹马之力——蒸汽机不仅仅改变了耕地和驱车的动力,也改变了生产生活中一切获得和使用动力的方式和思想,而这种嬗变已经构成了新世界的骨架,然后又被更新的技术演进推挤。原本,传统媒体在社会分工中是占有了叙事权的,但叙事权在传播意义上已经蒸发了。
4.叙事权被技术及其应用生态稀释甚至消解的同时,委托核实功能又自废武功,无法力出一孔。技术推动的市场化花样百出,传统媒体在操作层面本来就容易追风逐电,但拳打脚踢一阵,往往在商务转化上无处着力。
5.用传统媒体的语言,怕是讨论不了传统媒体的(困境)问题。以前看到“媒体”二字,其义所指,清楚明了。如今呢,不在“媒体”之前加些个修饰限制,谁都不知道指啥。
6.雪崩正在发生,决策意识和思维方式还在砌高楼摊大饼的话,可真是累卵者匠气可敬勇气可嘉脾气可畏而运气可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