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书籍,每个人都有必要读几本。但是大多数的心理学书籍艰涩难啃,刚刚入门的小白会看得昏昏入睡。如果你想拾起对心理学的兴趣,那么我觉得《海龟先生的心理疗愈》很适合你。
《海龟先生的心理疗愈》是加拿大的塞内尔马基的作品。他是加拿大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帮助了无数青年解决了心理问题。这本书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了故事情节,用寓言故事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心理学道理,用隐喻故事治愈心灵,真正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么书中到底讲述了哪些道理呢?
一、认识你自己
这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谁不了解自己呢?但是有时候我们还真的需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自己。比如,从小我们就喜欢把令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与其带给我们的关注联系起来。我们形成的身份认知,来自于下意识地寻找方法让自己被倾听。我们围绕着那些在我们看来能令自己变得有吸引力的特点,建立起多重身份。
比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想进入大公司,往往是因为大公司可以给自己带来光环,而父母逢年过节的时候提起来有面子。真正地不计较名气而只想得到成长和经验的人比较少。很多人倾向于用职务、职业这一类由人创造的东西来定义自己;换句话说,我们是依赖自身定义的物种。
但是自我品牌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你想想,如果你的身份建立在某个组织某个公司存在的基础之上,那么公司不存在了,你还剩下什么?所以,一定要好好思考,脱离了自己依附的一切,自己到底拥有什么优势!如果没有,就赶紧提升自己!
二、寻找当下的意义
我们常常说,要有规划,要有计划。非常重视对未来蓝图的设计。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未来的计划上,而忽略了当下要做好的事情,难免就会眼高手低,不能踏实走好眼下的路。
其实,把握住当下,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自我。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宝贵的现在时,你的自我意识不会消失,只是会减弱。当你忙着为他物而惊叹时,它将蛰伏在后,时刻准备抓住下一个机会、下一秒,抢夺你的注意力。
大学生常常迷茫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参加了很多职业规划和测评的活动,却依然没有头绪。不妨别想太多,先行动起来。利用在校时间多读书,多实习,早点积累实践经验,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爱好特长。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三、爱与被爱
每个人都期待爱与被爱。被爱的前提是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兴趣。但是他人为什么对自己产生兴趣?是因为你爱ta吗?有时候可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时候,人是由于自身存在的优点,才能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兴趣。
因此,在爱情关系中,一味地讨好和付出不一定能收获对等的爱情。相反,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对方共同进步,才有可能让感情更加牢固。《致橡树》里面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们不要把自由(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与依恋(屈从于他人的资源)搞混了。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兴趣的最有效方式是让自己感兴趣。正是对他人的兴趣——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兴趣,而非需求或期待——才激起了他人对我们的兴趣。
四、完美主义
很多人追求完美,所以迟迟不敢开始行动。总想着,等一切准备好了,再开始做事情。然而很多事情就很难完美的。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尽善尽美的态度,就会踌躇和犹豫,要么无法在deadline之前完成任务,要么根本无法达到及格线。人们笃信:“没有极限,才能快乐!”于是不再认为超越也有尽头,也有终点线!然而,万事万物总归是有条终点线的。
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比如要完成一篇论文,如果想要写得特别好,就会要求自己读很多书籍和资料,写很多的大纲,在脑海里不断预想。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动手,先飞快写出一篇初稿出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写出来的。追求完美主义,只会让自己陷入拖延。
这本薄薄的小书,很适合在不安的时候认真阅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面对生活的正确钥匙。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疗愈自己,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