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wzhenxu简书美诗美文汇
蝶恋在/晴好倚窗看秋树

蝶恋在/晴好倚窗看秋树

作者: wzhenxu | 来源:发表于2025-08-28 14:00 被阅读0次

《蝶恋花·晴好倚窗看秋树》

晴好倚窗看秋树,堆绿迭腊,浓荫避苦暑。

悠悠老汉背手行,熙熙小哥摩的去。

楼处楼头云飞絮,清风徐来,极目楚天舒。

陋室无弦人无语,惊残好菜饱醉处。

这首《蝶恋花》以现代市井生活为底色,融传统秋景意象与当代日常于一体,既保留了古典词的意境韵味,又注入了鲜明的现代生活气息,新意与巧思主要体现在意象的“古今嫁接” 与场景的“雅俗共生” 两点。

一、传统意象的“现代转译”:打破古典秋景的固定叙事

古典诗词中,“秋树”“飞絮”“清风”多与“悲秋”“离愁”绑定(如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但此词完全跳出了这一固定框架,赋予传统意象新的生活语境:

- “秋树”不再伤怀,反成“避暑”之境:词开篇“晴好倚窗看秋树,堆绿迭腊,浓荫避苦暑”,将“秋树”从古典诗词中“叶落凋零”的悲戚符号,转化为盛夏末的“浓荫”载体——秋树未凋的绿意,成了遮挡“苦暑”的清凉屏障,用现代生活中“避暑”的实用需求,重构了“秋树”的意象内涵,充满烟火气。

- “飞絮”“清风”脱离“离愁”,转向“闲观”之乐:“楼处楼头云飞絮,清风徐来,极目楚天舒”化用毛泽东“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极目楚天舒”的开阔感,但将“楚天舒”的宏大意境,落回到“楼头观飞絮”的日常场景——“飞絮”不再是“雁过也,正伤心”的离愁触发点,“清风”也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伤媒介,而是主人公“倚窗闲看”时,带来开阔心境的寻常景致,让古典意象有了“现代生活质感”。

二、场景的“雅俗共生”:重构古典词的“生活维度”

古典《蝶恋花》多写闺情、乡愁或文人雅趣(如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场景多“雅”而少“俗”;此词则将“雅境”与“俗景”无缝融合,让词的内容贴近当代市井生活:

- “俗景”入词,添生活烟火:“悠悠老汉背手行,熙熙小哥摩的去”两句,完全是现代街头的日常画面——“老汉背手”的闲适、“小哥摩的”的匆忙,是古典词中绝不会出现的“世俗场景”,却让词的画面瞬间“落地”:不再是遥远的“亭台楼阁、车马辚辚”,而是眼前的“街头行人、现代交通工具”,打破了古典词的“时空隔阂”。

- “雅境”收尾,融俗于雅:结尾“陋室无弦人无语,惊残好菜饱醉处”,又将“俗景”拉回“雅境”——“陋室无弦”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雅意,“人无语”是静观后的宁静;但“惊残好菜饱醉处”又回归世俗的“饮食之乐”,没有故作清高的“避俗”,而是坦然接受“饱食后的满足”。这种“先观俗景、再归雅境,又以俗事收尾”的结构,让古典词的“雅”不再脱离生活,而是扎根于当代人的“寻常日子”,这正是此词最鲜明的“新意”——它让古典词的“意境”,服务于现代生活的“真情实感”,而非单纯的“仿古怀旧”。

相关文章

  • 【左右时光】--点滴时光,有你陪伴

    【秋】 文/胡杨 闲来静看落花残, 若只初识又何妨。 几度倚窗生暮色, 周庄夜雨蝶双双。 【行香子.秋】 ...

  • 春景

    红苞枝头挂, 嫩芽树间发。 倚窗含秋目, 何时还回家。

  • 七绝‖无题

    春蝶秋燕自成双, 思绪盈杯似北江。 夜半衾凉愁可去? 披衣伴月独倚窗。

  • 无题

    清风不着浪 叠翠各一方 过眼稍有驻 看蝶倚花窗 3.29

  • 遇秋蝶叹咏

    秋蝶渐欲摧, 恋花不忍归。 无人阻季轮, 来年看春晖! 、

  • 爸爸的诗《蝶恋花•恋秋》

    蝶 恋 花 恋 秋 (2011年10月) 枝萎...

  • 窗前遇枯蝶偶得

    秋窗枯蝶非恋花,路间闲人无顾暇。白露凝霜节节寒,枝上红柿谢春华。

  • 蝶恋秋

    秋生秋意秋转凉,紫燕呢喃别草香。 稀落花间蝶深舞,一字南雁话凄凉。 ——冷若清秋

  • 2018-10-28

    《逝》 阳光明媚空枝冷, 庭菊绽放无蝶争。 倚窗而立数秋尽, 又叹经年无事成。

  • 桂子颂

    凭栏观花花满树, 倚窗闻香香满屋。 最是一年秋好处, 金桂花开香馥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蝶恋在/晴好倚窗看秋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se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