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390天,2022年5月18日
上周日游泳,旁边的泳道里一帮孩子们在培训。培训结束,教练把一小女孩留下。教练手里拿着一根小棍子,不停地敲打泳池的侧壁,只听见教练大声地训导,同时听到女孩儿事心裂肺地哭叫声。
后来,女孩儿开始游自由泳,速度特别慢,边游边哭。一个来回以后,教练再次训导,女孩儿的哭声震耳欲聋。大概持续了二十来分钟,女孩儿上岸,唯唯诺诺地迈着小步子进入更衣室。
看到这一幕,挺难受的。想起了多年前,要求儿子学游泳的镜头。细节记不太清,只是记得儿子换了几个地方才把蛙泳学会,过程也很折腾。
前段时间,儿子跟我说起当年学游泳的经历,不敢到深水区,教练逼着他在深水区待了整整一节课,儿子对那事的回忆全是痛苦和讨厌。
而那时,作为年轻妈妈的我,一是不知道儿子在封闭的场馆内遭受到如此的“训练”,二是没有及时关注儿子的感受并及时做出调整。那时那刻,自身育儿知识的贫乏,没有能力、也没有正确的理念去处理和应对这样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很多,曾听朋友说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学游泳,也是因为教练采取过于严苛的方式,导致孩子现在长大后,完全不愿意到那个教练所开的游泳馆去游泳,哪怕是和家人娱乐放松,也舍近求远,选择其他的游泳场馆。
看来,很多的伤害都在孩子们的内心住扎着,久久挥之不去。
诸多类似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思考: 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既然是兴趣爱好,能不能把标准降一降呢?维护孩子的兴趣不好吗?技能是学会了,但留在孩子们内心那么深的伤痛,反过来又在拷问家长,更是拷问教练: 学这个技能的价值何在?(专业化的训练不在此范围内)
再回到泳池,那时,我在想,如果再倒回去一次,我可能会跟教练说,请您让我的孩子在这儿开开心心的玩就好了,游得慢一点、姿势差一点都没关系。遗憾的是,教育不能走回头路,没有弥补的机会;遗憾的是,仍旧有太多的兴趣班在如此扼杀孩子的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