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篇记录很杂,本来想拆成几篇,最近回顾全年的大事件整体调子有点压抑。所以今天一起发出来,明天开始都写一下好的事情。
老公今年6月中旬手术,一个月后去早就定的越南旅行(本想取消,咨询医生同意后我们还是按计划出发)。在一地鸡毛中我刚喘息几天,刚下飞机回家我妈说我爸起不来了。立刻打120陪老父进急诊,有时想想狗血的伦理剧都不敢安排这么紧密的故事情节,可这就是真实人生。
老父发热感染,心肾衰竭再次下尿管,并第四次下病危通知。低气压的急诊室多待几次能反思人生。一屋人都是人到中年陪伴老父老母,中年的独生子女占一半,计划生育后遗症显现。
作为病人家属是没有尊严的,花钱租了把椅子给老娘,我找了个纸板席地而坐,守了第一夜。
在急诊室30小时后从急诊抢救室换床到急救留观室,这离死亡的气息远了一点点。
家里只有近70的老妈和刚做完手术的老公,所以守夜这事只能我自己来,其他人的客情省掉,因为还不起。我还没来得及请假,因周末同岗同事回老家,先通知我加班。所以我几乎是从父亲住院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在医院值夜班,除了周末和后来转院请假两天,父亲这轮17天的住院我都是这么度过。作息紊乱,我什么都吃不下,为了有精力,强迫自己进食,今年减到99斤不要太轻松。
………………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在充斥着屎尿屁,咳痰吵骂抱怨声的观察室内我依然坚持画画写字,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同样重要)
白天上班,下班陪床值夜,睡不好就记下写写急诊室所观。每一个病人或家庭故事冲突都浓缩在医院, 人性的残酷与现实真的鲜血淋漓。
急诊室所观:
①暴尸半日的老人
急诊复苏室住24小时,抢救无效推出去俩。最悲哀的是一早8.9点一个独居大爷,同样是120送来,儿子说不清老爷子何时没气,最少半小时以上没有呼吸,但表示还要抢救一下,这个抢救就是他自己求心里安慰,抢救的大夫告诫他,这皮包骨的老人一压下去肋骨全碎,就是上够20分钟呼吸机吧。因为急诊室人满为患,我离已死老人20厘米远,亲儿子离着2米远,限定抢救心肺复苏20分钟都没到,那小子就不知道上哪去了。老人最后蒙面晾在抢救室足足4个小时,中午近一点才看见人家带着媳妇和停尸房的床来抬老人……
其实我非常体量独生子女一个人迎接突发事物的状态,后续手续肯定很多要解决。每次住院摸清一个医院各个口的挂号,缴费,递交预约、检查,打印报告,换票,取药,我都是蒙圈状态,基本也是要独自前后跑动才能熟悉。但4个小时是否长了点……
急诊室所观,急诊复苏室内当儿子的都很胖,那个晾老爷子半天的孝子最胖。
②病人的脾气
心脑血管病人清醒的脾气都超级大,身体各地都有堵,堵后糊涂更是放飞自我。半夜还有喊叫甚至刁难家属。像我爸这种已经是糊涂极限,病躺下了还不老实,一根筋力气超级大,看护也就是看住别让拔液压液,拔尿管拆监护,掉床下伤到自己。去年他自己拔尿管鲜血淋漓的疼也是没有办法。但作为一个父亲的状态即使已经无意识多少对我都有宽容,我值夜守护很少刁难我。
③尽孝
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的悲哀,陪床二或三班倒有儿女守护的占一半,久病床前无孝子。
尽力到何状态呢?
陪护妈妈团们交流说:一个孩子关键时刻陪着就不错,平常都是各过各的。生多了不管的也多的是。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真的不多……
老爹生病12年,我肯定也做不到位,但是关键时刻责无旁贷。
因为是连续第三夜老公说要替换我陪夜,我说还是我来。其他人能搭把手就足够,哪怕是我的爱人。这世界我不欠任何人,一生所欠唯有父母。对父母,自己能照顾尽量自己来。还养育之恩借不了任何人之手。
④男女病人谁幸福指数更高一点?
所在观察室套间2女4男,共6个病人。
女病人中的老太太病20多年,女儿和孙女轮流照顾,祖孙三代一起蜗居在观察室。全屋老太太是病的最久,大家都佩服家属照顾这么多年还这么有耐心……
另外一个女病人就没这么好运,生病的阿姨看起来也就50多,白静,状态也算是还好的,能起能卧就是小便有一点失禁。我跟老娘交接班伺候完一通刚坐住,这男家属就对来看望的兄弟诉苦,说着说着情绪爆发开始大骂。
嫌弃妻子折腾他睡不好觉,抱怨妻子不用纸尿裤天天晚上叫他起夜。他媳妇大小便还有点感觉,还是想靠自己。但他怕折腾,说是为妻子好,实际上想省事,让妻子别半夜叫他,直接穿尿不湿多省事。
他那意思娶老婆就是伺候他的,他都没伺候过父母,现在他倒霉反而伺候老婆。骂骂咧咧很大声很难听,宣泄自己的委屈,旁边家属都劝慰,说病人比你还痛苦,都不想这样麻烦人,要理解等等。这大哥还卖惨说好几夜睡不了,我心想守夜照顾病人不就是如此,你当住院是住旅馆享受来的吗?
关键是这男的伺候刚几天就受不了,赌气一边骂一边把自己媳妇尿湿的内裤当旗帜一样直接晾输液架上,全然不顾妻子颜面,他兄弟看他抱怨骂街还边晒内裤,全场非常尴尬,赶紧起身走人。
另一床来看病人的家属对这大哥的极品表现都鄙夷,话里话外劝自家病人:看见没……别跟自己较劲生气,想开病才能好……
观察了下为什么有这反映,其他床家属是因为陪床守夜的都是妻子或儿女。做儿子的还好,这个阿姨的儿子也是不错的,换班伺候母亲还帮着搓脚的,但做丈夫的真的很难照顾好生病的妻子,即使做了也是怨声载道。
住院陪护家属压力都很大,都累,但男女的耐心和忍耐力真的对比鲜明。
还好,这男家属宣泄骂过后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一早跟妻子道歉说自己是狗脾气,昨天不是人是鬼……那阿姨还能如何,一边伤心落泪,一边对老公失望,对未来更是绝望吧。
………………
转院记录一下
无法正常住院也不知道何时能出院,看其他病友全部按流程检查大满贯,不顾病人身体状态频繁抽血,(4天老爹验血3套,抽13罐血,有一老太太一次抽9罐家属差点气的闹起来)都做终极一项万元CT检查,最少住院10天起步,榨干差不多告诉你可以做专项治疗或下一个医院继续。
走完医保卡的当年额度,全部自费。大夫出的主意是让全屋留观患者去ICU,但没有人动。因为现在ICU每天1万元。医院已不是治病为根本,是赚钱……就是每个床位价码足够,不是个人掏钱就是国家,不管谁的钱,医院要赚够。
无奈下我联络在本院当医生表哥,我爸是这个表哥的亲舅……现在的医疗制度让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还要消耗光家底……屁股决定脑袋,作为本院医生的表哥也是让我们排队等待住院,告诉我住院就开始大型心脏造影一系列检查,不能单纯输液完事。
之前看《一个甲流掏空中产阶级》的贴真的可预见未来。老爹是2010年最后一次大型治疗,当时每天消费自费均6000元,还有个28天住院上限,还指日可待。问题现在这个不算住院,纯自费干耗遥遥无期太可怕了。
对了,临病床家属开玩笑说,如果说没钱了大夫也会立刻放人……最终在住急诊7天后我决定从三甲转院二甲。
转院
办完多达10项的转院项目整整用了半天时间,解决压在心头一周的大石--终于办住院。感恩转院那天遇的好人们:
首先三甲支持转,二甲门诊大夫理解我的不容易看看病例就接收老爹这个超级复杂的病人。
了解120分俩级别,不带医护的180起步,带医护的330起步。找到三甲不带医护的120正好要去二甲军医反向转院,还是走120流程,只不过是高级“打的”,三位120工作大哥都很有耐心,帮我们母女搬东西,等待我办齐住院手续,走完各种流程。大哥们都说:要不是看你们母女不容易,病人放医院就走了……我们东西比较多,他们还最终帮我们把大小包一起搬入病房。
主治大夫帮我们预约检查,陪同检查,反复和我们讲解用药,因为最终入院报告要从她手里出来。超级有耐心热心的主治大夫,聊天才知道,大夫老娘也如同我爸一样,糊涂应激反应也很过,除没我爸力气大容易打人外,基本差不多。所以大夫特别理解我们,值夜班还在分析我们从三甲带出来的病例写报告。
【总结】我们在三甲住院7天,在二甲医院又住了足足10天。父亲这次又熬过一关,但从此只能带尿管瘫痪在床。老爹老年痴呆12年,现在这个结果我们早有准备,如果不是我母亲精心护理,也熬不了这么长时间。只期待我父亲少一些痛苦。
很多人矫情时间不够,无聊,甚至麻木的一天天过去。父亲每一轮病危都促使我新的成长,看着急诊室的人生百态也让我一遍遍反思人生的意义。
老爹的病历史整整20年了,四次病危通知书时间节点如下:
第一次病危:1999年11月,冠心病发作。住院近30天。
第二次病危:2008年3月,脑干中风,住院56天。
第三次病危:2010年11月,脑出血,住院28天。
第四次病危:2019年8月中旬,心肾衰竭,住院17天。
住院期间记的一些鸡汤:
“也许你在经历一段挺纠结的岁月
想成为家人的依靠
却发现生活远比想象艰难
只要你还相信梦想和努力
你也会同样熠熠发光”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不追过去
不留遗憾
不忌不妒不羡
各自欢喜各自安好
努力过好平淡生活”
“抱怨是最无用的东西,凡事多找方法,少找借口。一味抱怨,问题并不会减少,境况也不会改变,它甚至还会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与其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与其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嗯!找方法改善生活!苦中作乐也是乐!
所以,从明天起终于能转换调调啦,写积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