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一般说来,这两种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主要的,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重要。师生关系仅凭感觉和印象就能有所了解,看班主任和学生双方的表情,就能知道一个大概,但是要真正了解师生关系,要到学生中去调查,学生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有些班级的学生对班主任非常尊重,双方关系看起来很融洽,其实背后学生说班主任坏话的很多,有些班级的学生对班主任似乎不大礼貌,甚至常常顶撞班主任,但是你到学生中去仔细询问,却可能发现学生对班主任评价并不低。所以,看师生关系不可只看表面现象。
还有就是生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地说,比较容易看清楚,假象较少,你只要注意谁经常和谁在一起,就能大致看出班里有多少个小群体,他们之间大致是什么关系。一般班主任观察班级学生关系,侧重于是否团结一心搞好班集体,是否互相帮助抓学习,这当然也不能算错。但是,请注意,站在学生个人的角度,他与某个同学做朋友,与另一个同学不相往来,与第三个同学有过节,少有从班集体进步、从班主任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个性与价值观,而不是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和工作任务。班主任看待学生之间关系是"任务视角",而学生看待人际关系则是"私人视角",如何找到这二者的结合点,需要班主任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许多班主任不顾学生的个人感受,一味粗暴地要求学生"万众一心",就会碰很多钉子。
(和学生打成一片,处理问题找到突破点。今天处理学生问题,我的说话态度还是太客气,卑微的姿态不行。作为班主任,应该有一班之大家长的姿态。既不能趾高气扬,也不能太过于放低自己。我应该放到中上这个度。努力改正!还是抓解决问题关键点!收放自如,努力练习。
收可以,放我就得努力刻意练习,我总是拘束放不开自己。)
5.环境
环境与人是相互影响的。人造就环境,环境也可以造就人;改变人可以改变环境,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受人。"环境育人"的提法是有一定道我们观察和影响班风,也可以从教室坏境人手。教室是否整洁,学生加何摆放,公物保护程度如何,标语内容怎样选择,标语如何景。报有什么内容,等等,都可以透露出班风的信息甚至班主任的个性,有的班主任很重视教室内摆花,有的就不主张这么做;有的班级励语很多,甚至每人桌上有个小标造牌,有的班级标语就很少,多的是光的作品。有不少班级在最显眼的地方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此事告诉们,这个学校的校长或者这个班的班主任大概是应试主义者。我听一位意由班主任说,他曾经发动学生每人与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在教室后面办一个专栏贴出,称之为(发泄墙"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班班风是比较时尚、开放和民主的。
(下学期,在我们班也设置一块发泄情绪发泄负面能量的黑板区域。抒发一下自己的不满,抱怨,悲伤,难过等从另一个角度接受自己。)
6.代表人物
一个成熟的群体,一个形成团体文化的群体,往往会产生一个或几个代表人物,他们身上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个群体的精神风貌,他们就成为这个群体的标志、旗帜。比如解放军的雷锋,大庆的"铁人"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张秉贵,掏粪工人时传祥等等,他们都是他们所在团体之精神的杰出代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也有类似的情况,形成校风和班风之后,就可能出现代表人物。这个人物如果被大家认可,那就说明班风比较成熟了。班风的代表人物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某个学生,关键是能否被公认。如果班级隆重推出一个学生(比如中考、高考成绩拔尖,或者参加全国比赛获奖,或者被传媒热捧),本校本班学生私下并不认可,那就说明这个班的班风并不成熟,或者该人物其实不能代表这个班。我们考察一个班的班风,打听一下该班的"名人"是谁,多数同学对他评价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方法。
(我们班的主导人物现在感觉邪气压到正气,因为我总是处理问题学生,我得转变一下思路,多关注积极的一面,多观看正能量的东西。看得多了,观察的多了,就会梦想成真!转变班级群里信息的发布!多发正能量!负能量改进的地方另一个渠道发布)
7."行为品牌"
如果说"代表人物"是班风的"代言人",那么这里说的"行为品牌就是班风的"商标"。成熟的班风是有特色的,它必定有一些和其他班个,包括活动、习惯、礼仪等等。也就是说,成熟的班风任住有"一招鲜"做"行为品随"。比如,有的班级班会摘得的班级体育活动多,有的班级文艺活动多,有的班级学生对教'有的班级学生个人卫生特别好…
(我们班级特点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