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在房价不断上涨问题上,城市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进因素。城市化是否能为高房价买单呢?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1978年以来,我国每年的约有1500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形成了对城市房地产持续旺盛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据中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显示,2009年度全国外出农民工达1.4533亿人。
房价问题引发了人们较多的讨论和关注。有人认为,城市化是助推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能将房价上涨‘归罪’于它。那么城市化与房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城市化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还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情,与工业化想伴随的城市化,从来就是一件任重道远之事,非常复杂,需要解决许许多多的前置性、伴生性和矛盾性的任务。将农地变成工地、将农民变成市民,完成一次身份置换,还只是城市化进城一个小小的开头,还处于名义上的城市化阶段。
一部分人认为,城市化是房价上涨的推动力,毕竟从理论机械来看,城市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城市化水平与商品房销售价格时序数据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城市化水平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可见,从长期来看,城市化的确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首先,城市化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从而拉动价格上涨。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居民通过农地征用、子女考上大学及购房入户等渠道转变为城镇居民,从而带动了相当的城市住房需求。城市化还带来大量的配套商营房屋和服务用房需求,譬如,办公、机关、社会服务、医院、学校等方面的用房快速增加。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带来城市房地产需求总量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此类上涨可称为需求拉动型。
其次,快速城市化会导致城镇用地紧张,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城市化必然产生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从而占用众多的土地资源,且我国城镇化人口年均增长4.1%,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达6.2%,土地使用速度超过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由于城镇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大量的用地需求自然会推动土地价格上涨。土地价格还会起到联动作用,使得房屋价格跟着上涨,此类上涨称为成本推动型。
以上看法看起来论据充分,似乎很有道理,但情况真的如此吗?是否能把当前的高房价主要归因于快速城市化呢?
城市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对房地产价格产生促进效应,但是这种效应主要表现为长期效应且较为稳定。而这两年我国房价快速攀升,这显然不单单是城市化的作用了。
我们必须承认,这两年城市化速度非常快。每年将近有1300万农村人口要进去城市。确实,农民进城后存在着对住房的迫切需求,农民工能否做到“居者有其屋”,是其能否顺利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的一个基本条件。但就我国城市商品房市场的现实情况看,农民工现在不是未来我不会是这一市场的需求主体。
虽然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公民工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民工大多为“打工族”,所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劳动,技术含量低,月收入也不高。
再看一些大城市的商品房房价,每平米动辄近万元甚至几万元,一些地级市也在每平米五六千元。在畸高的房价水平下,连大城市的白领乃至中等收入阶层都买不起房,农民工要买房置业岂不是太困难了?自然,农民工进城所带动的城市化,与城市商品房的高房价也就是没有必然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仅仅依据我国城市化进城加快就肯定高房价的合理性和持续性,是没有道理的。
城市化对房价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不能把城市化视为支撑高房价的刚性要求,毕竟农民工的住房需要不等于其住房需求。农民工需要住房与有能力购买住房,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一种良好的主观意愿,后者才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