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一、默默无闻的获奖作品
2014年,美国作家 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创作的长篇小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击败包括《三体》在内的其他几部小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然而这部作品连同它的两部续作至今仍未在国内引起太多的关注与太大的反响。
这套三部曲作品设定了这样一个背景:国家南部的某处海岸,在一次“特殊事件”后被一道神秘的边界围了起来,任何接触到边界的生物都会莫名消失。政府设立了南境局,企图探明该片区域的成因与未来影响。
第一部《湮灭》讲述女生物学家与另外三位科学家受派遣,通过边界上的一处门户进入X区域进行勘察。她们已是第十二批勘察队。途中她们发现了一处神秘的地下建筑。在对地下建筑进行初次探查后,几位同伴逐一神秘死亡,而女生物学家也似乎因孢子感染而逐渐发生了转变。
第二部《当权者》讲的是约翰被空降到南境局担任局长,他希望从幸存的“女生物学家”身上找到X区域的真相。但南境局副局长的阻挠、“女生物学家”的不配合以及南境局平静表面下的暗潮涌动都让他的工作举步维艰。
第三部《接纳》分四条线叙述,从约翰、“女生物学家”、南境局前局长和原海岸灯塔的管理员的角度,为读者揭示了X区域的起源与真相。
小说中X区域的地图
二、各擅胜场的三部曲
《遗落的南境》与其他科幻小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
在第一部《湮灭》中,作者将大量的回忆片段与细致入微的感官、心理描写穿插在女生物学家的现实经历中。过去的点点滴滴都通过人物的感受,渗透到她现实的每一步行动中。幽深奇诡的地下建筑似乎成了女主角孤僻幽闭内心的投射,而海岸上破旧的灯塔则是她坚定的信念与危机四伏的现实处境的象征。整部作品都弥漫着诗意的伤感。重读一遍更能发现其中暗伏的脉络。抛开故事层面的疑团不讲,《湮灭》完全可以被当做一部独立的作品,它有完整的情感结构、人物成长与艺术审美。
与第一部的交错回环相比,第三部《接纳》相对平直流畅。过去的故事线与现在的故事线同时推进,而南境局前局长则是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一部往往被读者视为填坑之作。但与第一部一样,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故事设定的猎奇或诡异,关键之处往往写得模糊而含蓄,依然把重点放在了人物感受与情感的发展变化上。
而与其他两部相比,第二部《当权者》则显得有些冗赘沉闷。虽然延续了第一部的写法,巨细靡遗地交代约翰的童年经历,刻画他细微的感受与意识流动;但大多缺乏与情节或主旨内在的咬合力,不光影响了叙事的节奏与效果,也使主角的人物形象摇摆不定。收尾的部分却节奏突变,飞快地赶上了第三部的开头。读完第三部再回头来看,第二部更像是整部作品的一个番外,虽然显得鸡肋,但还算有一定的补充价值。
三、洛式恐怖与人文关怀
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大多提及了克苏鲁神话与新怪谭。诚然,其中恐怖氛围的描述与最终揭示的真相都带着浓厚的克苏鲁色彩;而“新怪谭”则是作者为自己设立的标签。但若进一步探究便可以发现,“新怪谭”仍是技法层面的特征,真正与其主旨相关的还是克苏鲁式的故事背景。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1937)于上世纪10年代开始创作怪奇小说。这位死后才逐渐声名鹊起的作家最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克苏鲁神话”的一系列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描绘了宇宙中神秘、不可知而恐怖的存在与人类存在的渺小和无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降,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为小说家的创作插上了新的翅膀。19世纪末、20世纪初,儒勒·凡尔纳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作品,开启了科幻小说的大门,为未来的科幻小说家开辟了疆域与道路。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
洛夫克拉夫特所在的时代,太空歌剧已悄然兴起。与同时代作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人类科技充满自信的作品不同,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显得幽闭而压抑。其实这种对神秘未知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渺小的认知,有着极为深远的源头。拨开所有古代神话价值取向的外衣,内核都是这种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恐惧。古希腊神话里的堤丰、《圣经·约伯记》中上帝意志的不可知,都透露出人类对未知伟大存在的恐惧、敬畏乃至崇拜。
“克苏鲁”形象
根据“克苏鲁神话”中的描述创作的插画
然而,读完整个《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你并不会因为开放结局中真相的无解、人类未来的无奈而感到阴冷,反而会体味到一丝温暖的慰藉。作者用浓厚致密的人文关怀,消解了巨大的恐怖,把注意力转向人物的内心,使其完成个人的成长。
钱穆先生在其《人文与自然》一文中说,“宇宙间是黑暗远超过了光明”,人的生命也“一样的虚空胜过了真是,黑暗胜过光明”,而“人类的心智,则偏要在虚空中觅真实,黑暗中寻光明,那只有在人类大群已往历史文化的累积里面去寻觅”。
若放在这部《遗落的南境》里来看,面对无力改变的现实,在人类向外开拓的所有行动乃至存在都丧失意义之后,人类的选择或许确实是人文这一点萤火微光。而对于个人来说,唯有向内的探索还能带领我们走向平静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