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年的冬天象这一年的冬天那么漫长,经过了几场零星的小雪天气,呼啸的寒风终于鼓足了劲吹过平原,吹过山地,吹进四面透风的施工队部。傍晚时分,天空稀稀拉拉地飘起雪花,与风轻舞着四处飘散。屋内烟雾缭绕,队里的几名主要人员一一高队长,贵祥及三名小队长在一起不时地争论着,已讨论了一天,为队里未来走向而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大家商量的最终意见是,基础施工还要搞,这是目前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其次是要利用地域优势,在建筑材料方面多想办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关健要理顺有关方面的关系,把挖砂采石的手续办下来,规范经营。第三,要成立一个实体,把上述几项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干得更长远,毕亮只靠卖材料是走不了多远的,大家在这一点上基本形成一致意见。
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一场大雪巳悄无声息的下了一夜。凌晨,天刚亮,高队长就推门走了出去。放眼望去,天地间巳是白茫茫一片,雪仍在下着,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望着大雪中高队长渐行渐远的背影,贵祥不由生出久违的一丝轻松。毕竞施工队一路跌跌撞撞的走来,整天都在打游击,居无定所,未来的路怎么走充满了未知,有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影响它的发展,如果借这次机会使施工队脱胎换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高队长代表队里,向镇领导再次汇报了大家的意见,即分三步走,一部分人继续包工程,一部分人搞砂石,一部分人找项目,成立实体。
镇领导认真听取了高队长的汇报,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这支队伍的发展问题。毕竟施工队每年要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给镇里上交管理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考虑到施工队的具体情况,结合邻近乡镇办企业的经验,最终镇里决定,以这支施工队为基础,成立制砖厂,将镇里原有的一家以烧制水缸、花盆的陶器厂划归砖厂,搞红砖生产与销售。
有了镇里的支持,筹备建砖厂的事迅速展开。
新年刚过,砖厂就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接下来就是围绕陶器厂原有场地,扩建厂房,购买设备,培训人员。
接着,高队长带着贵祥重点发展砖厂,其他工程方面及砂石生产交由其他人负责。
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制砖设备巳购买、安装、调试到位,生产出了第一批砖坯。看着那一行行,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砖坯,大家心里都五味杂陈。不管怎么说,施工队能走到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再也不用象以前一样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那般辛苦了,有了车间和厂房,大家总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
按照从浙江高薪请来的两位师傅的要求,新的吊窑正式建成。第一炉砖坯安放完毕,搞了一个点火仪式,并请镇领导讲话、点火。
一窑砖从点火到撤火、密封、凉透、开窑,整整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无比漫长,大家都翘首以待,企盼着烧出一窑好砖。
然而,开窑的结果却让人目瞪口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