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城,一砖一瓦都藏着历史,刻着故事。
-01-
正阳门
内城九门,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的箭楼,而四座角楼如今也只剩下东南角楼了。
在聊正阳门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古代城池防御的主要单元,城墙和城门自不必说了,城门之前修有箭楼,楼上有很多供射箭用的方形小窗,在箭楼之前还可能修有闸楼,其作用是升降护城河上的吊桥。箭楼和其后的正楼用城墙闭环,形成瓮城,可屯兵,也可在作战时放入部分敌军瓮中捉鳖。明初修建内城时,为了增强防御,在内城四角各修建箭楼一座,称为“城角箭楼”,简称角楼。
言归正传,正阳门是内城的正南门,俗称前门。元朝时,元大都南城门叫“丽正门”,明永乐年间开始修建北京城,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拓展了一公里,新的南门仍叫做“丽正门”。明英宗年间大规模整修城墙和城门,并将“丽正门”改名为正阳门。
正阳门作为内城正南门,在内城九门中规格最高,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的说法。
“四门”:指正阳门一共有四个门洞,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东西两侧各一个闸门门洞,而其余八门的箭楼均没有门洞。
“三桥”:指箭楼前方护城河上的正阳桥,其实是一座石拱桥,但宽阔的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楼”:指正阳门前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都建有牌楼,唯独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最高,有五个开间。
这么特殊高调的正阳门,必须是皇帝专用的,走龙车的。皇帝每年冬季出正阳门去天坛祭天,惊蛰去先农坛耕地(你没看错,耕地!和现在领导拿个绑了红花的铁铲假装植树一样)。49年和平解放北平,解放军也是从正阳门入城的。
九门瓮城内,都建有庙宇,除了德胜门和安定门内供奉真武大帝,其余都供奉关帝,而正阳门内的关帝庙规模最大,有“”正阳关帝“”一说,此外瓮城内还有观音庙一座。
坊间传说正阳门箭楼上起先是没有探出飞起的檐子的,快完工时皇帝来视察,认为修得不够气派,限期整改,工匠们无计可施,终日愁眉苦脸,这一日来了一个老乞丐讨饭,一再要求工匠们给饭里多加盐,工匠们正感到纳闷时老乞丐突然消失了,大家突然茅塞顿开,加盐不就是加檐吗?于是就给箭楼的顶子加了一圈飞檐,瞬间高大上,皇帝也是龙颜大悦,重赏了大家,工匠们都说那老人定是鲁班祖师化身来提点众人的。
-02-
崇文门
正阳门东侧是崇文门,元代称为文明门,明正统年间改称为崇文门,“正阳”居中,左首为“崇文”,右首为“宣武”,左文右武。
崇文门走酒车,城外为酒道。当时美酒大多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自然从南道入京,酒车自崇文门入城交税。说到税,史书有云:“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有人误解认为只有崇文门才收税,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呢?实际上内城九门外城七门都设有税关,而崇文门是这十六个税关中的总税关罢了。理论上什么货物收多少税国家都是有规定的,但是实际执行中税务官员私下多收是必然的事情,而崇文门作为税关中的扛把子,自然更为突出,这也就是旧时商贩私下叫崇文门为“鬼门关”的原因。官场是个玄妙的地方,虽然崇文门税关捞到的油水最多,但每年都会向皇帝和大臣们“献鲜”,三月份送黄花鱼,十月份送冬笋和银鱼,变相分赃,以化解别处官员的嫉妒,同时让天子继续默许他们的勾当。崇文门税关的头儿号称第一肥缺,只能由满人出任,任期一年,而据说当年的和珅和大人,一口气连任了八年......
其实不只是酒需要从崇文门入城,当时大部分特殊商品,如烟,丝绸,布料等等都需要从崇文门交税入城,这些都属于奢侈品,价高税重,可想而知崇文门为何被称为“税门”了。当时京城内的酒铺都会写着“南路烧酒”,意思是我这儿的酒是从南边的崇文门运进来的,正品,交过税了,保真!
崇文门瓮城内有个镇海寺,里面有一个镇海铁龟,相传城门外护城河下有一海眼,为保京城平安,设此铁龟镇守海眼。说到海眼,这跟海完全不沾边的京城传说古时候是一片苦水覆盖的海,因为所在幽州,所以也叫苦海幽州,一直被龙王一家霸占着,后来哪吒路过,和龙王大战了一场,赶跑了龙王一家,苦水退去,从此只叫幽州,再无苦海。不过倒是留下了几口直通大海的海眼,龙王一家没事就从海眼出来捣乱,于是修北京城的时候,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两人相差一百多岁,也只有在民间传说中才能同时登场了),仿造八臂哪吒的造型修建了北京城,并且将各处海眼用镇物镇守,这才保得京城太平。
-03-
宣武门
正阳门西侧是宣武门,元代称为顺承门,明正统年间改称为宣武门,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意。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是处决死刑犯的刑场,所以宣武门走囚车,又被称为死门,宣武门的门洞顶刻着“后悔迟”三个意味深长的字。和现在的刑场选在荒无人烟的郊外不同,菜市口可是城区闹事,而且行刑也没有具体的地方,一般都在路北的商户或者药店门口,这也是够彪悍的,正开门营业呢,呼啦来了一堆人在门口,咔擦就把人砍了......闹事行刑,估计也是为了对百姓起到强烈的震慑功效吧,倒在菜市口的名人不少,宋朝的文天祥,近代的谭嗣同都在这里杀身成仁。
宣武门上还设有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城,所谓“玄武午炮”,大白天放炮干什么呢?让大家对时......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在华游历传教,万历皇帝准许他留京,数年后,这个外国异教徒不但在京城游览一遍,更是在宣武门内建起了中国第一座教堂,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包容性。
-END-
本来正阳居中,崇文宣武护左右,寓意是文臣武将簇拥天子,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但讽刺的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年号崇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你看恰好是崇宣二字,所以历史这东西啊,有时候还真是蛮有趣的。
好了,今儿就聊到这里吧,改天接着聊内城其他的门,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