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年漫语动人心
一一感受商景云先生
文/隋广华
(二)
教师的角度。商老《耆年漫语》“记忆反思”栏目还有一篇《想起学脚踏风琴的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59年下半年,商老师在宁城县一肯中总校当教师。开学不久,原来教音乐课的史老师另有重用,学校安排商老师接史老师音乐课。他当时很为难一一因为他知道,史老师不仅歌唱得好,脚踏风琴也弹得熟练,而他只会唱,不会弹琴,学生肯定不欢迎。
果然,在商老师接手的第一节音乐课上,就遇到了麻烦。他教学生唱《社员都是向阳花》,他要求学生,他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结果他唱完一句后,学生却集体沉默。他很生气,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唱?”,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吱声。他问班长,班长站起来,难为情地说:“老师,史老师教唱歌时用风琴伴奏,大家都习惯了,没风琴伴奏,都不愿意唱。”
商老师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以低沉而坚定的语气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对不起,我不会弹风琴,不过,我可以学。请同学们相信我,下学期上音乐课,我一定会弹着脚踏风琴教你们唱歌!”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的掌声便热烈地响起来。商老师眼里浸着泪花,连声说:“谢谢!谢谢!
他开始教唱歌,他唱一句,学生紧跟着学唱一句,到下课时,《社员都是向阳花》全班学生都学会了。
从此,商老师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学脚踏风琴。寒假到了,师生都离校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学弹脚踏风琴。他家距学校六华里,每天早饭后,他带上午餐(一个玉米面饼、一个咸菜疙瘩)就去学校练琴,晚上太阳落山才回家。假期里,学校煤库封住了,取不出煤来,办公室不能生炉子取暖,屋里很冷。他不停地弹奏脚踏琴,虽然手脚都在不停地活动,但有时还是冻得难以忍受。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到操场上跑步。跑热了身子,再回到办公室继续练琴。就这样从腊月十一(寒假第二天)练到腊月二十五。春节后,从正月初六练到开学前一天。
春节前,商老师主要练习弹奏曲子,春节后,重点练习边弹边唱。后者难度较大,一开始练习时,往往脚、手、口不能同步,弹起来,顾不上唱,唱起来,顾不上弹。他急得浑身冒汗,想停下来不练了。可一想到给六年二班上第一堂课那一幕,又鼓起了勇气,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正月里大家都出去看秧歌,他闭门练琴。
新学期开始了,商老师仍担任六年二班音乐课。上课前,让学生搬来脚踏琴,那堂课,他教的歌是《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教唱之前,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遍。他边弹边唱,琴声伴着歌声,和谐优美,赢得满堂热烈的掌声!
还没到下课时间,同学们就学会了这支新歌。
尝肉一脔,可知一鼎之味。商老师用他教育生涯中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一那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克服一切物质上的困难,战胜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