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1.书籍的分类
2.从书名之中能学到什么
3.实用性vs. 理论性作品
4.理论作品的分类
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即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弄清楚一本书“在干什么”这个主问题。“干什么”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我们也可以揣测一个作者想要干什么,想要做什么。
检验你是否弄懂了作者在干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别人或者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
三、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当我们看到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样呈现一体”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还必须要明白它“怎样呈现多个”的面貌——但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多个”,而是相互融合而成有机体的“多个”。
1.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我们先用第二个规则说出整本书的大意。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他用简短的几句话将《奥德赛》的精华摘要出来:
某个男人离家多年。海神嫉妒他,让他一路尝尽孤独和悲伤。在这同时,他的家乡也濒临险境。一些企图染指他妻子的人尽情挥霍他的财富,对付他的儿子。最后在暴风雨中,他回来了,他让少数几个人认出他,然后亲手攻击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摧毁了他们之后,一切又重新回到他手中。
亚里士多德说,“这就是情节的真正主干,其他的都是插曲。”
用这种方法来了解一个故事之后,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就能将不同的情节放入正确的位置了。
再如《汤姆•琼斯》的情节,可以简化为一个熟悉的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掉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这真的是每一个罗曼史的情节。作者和作者的区别就在于他如何装点这副骨架。
作者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来发掘故事情节,比如从书名可以发现,从前言可以发现等。
但也能完全依赖作者,永远要记住,找出一本书的架构是我们读者的责任。
提示两点,首先,一位作者,特别是好的作者,会经常要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
其次,是要小心,不要把作者提供的那些书中的重点摘要,当作是它们绝对又唯一的说明。
2.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要求
这就是重点要说的第三个规则了,第二个规则和第三个规则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放在一起说。
这第三个规则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按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
根据这第三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公式。
根据第二个规则,我们可以说出整本书的内容。
说出整本书的内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a.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谈的是什么。b. 第一个主要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c.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有四个重点等等。
3.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如果作者跟老师无法将自己要传达的东西整理出架构来,不能整合出讲的各个部分的顺序,他们就无法指导读者和学生去找出他们要讲的重点,也没法发现全书的整体架构。
上学时,老师埋怨老师为什么每次写作文都让列大纲,教学时也同样要求学生这样做,却从来没有认真系统的思考过整体架构的问题,汗颜!
概括起来,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
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要清楚文章的纲要;文章的前后一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4.发现作者的意图
四、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者一连串的问题,而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者多个答案。
我们读者要想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找出主问题是什么,还要找出次要问题是什么。
然后将这些问题整合出来。分清主次,哪个先回答,哪个后回答。
每个人都会问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情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的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如何进行的?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是实用的问题。
五、小结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本书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要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