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带风景的窗户》在《壹品创联精选好文》编辑结子青莲的热情鼓励和悉心修改后,终于发布出来了,并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被十几个专题转载推荐,现在仍然不断地得到友友们的点赞鼓励!
实话实说,这个结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当初要不是青莲姐的坚持,我是不会把这篇小说完整地整理出来的,开始只是把它作为日更文分期发布的,也是一边想一边写,每天发几百字,而下一篇的几百字还不知道写什么哪,就这样慢慢写出来了,与青莲姐商量的结果是后边是李元荣去世了,遗憾的是气韵没有了,就匆匆打住了,所以我一直感觉这篇没有写出高潮,比较平淡,也就显得散漫了。
昨天我日更文写的作品的精气神,就是说的自己的体会,人物的气韵和作者的气韵需结合在一起,不然,往往气韵跟不上,就没法写下去了,也可以说是那个人物意象的核挖空了,就不好控制了,再写就不成样子了。
这篇小说构思时间挺长的,名字起好了,告诉青莲姐,她感觉有戏,就一直鼓励我,大概有二个多月吧,一直不知如何写,但又忘不了放不下。
其实,这个名字的本意有些少儿不宜的事引发的,如果那样写是过不了审核的,那么就在原名上另起炉灶。
我写的小说,一般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都是我曾经一起生活工作在一起的,李元荣,花玉茹是我十分熟悉的艺术家,马大芳是我母亲的原型,甚至一些话都是她曾经说过的原话,比如听《王若飞在狱中》,小雯,小四,曼妮,赵老师都是我熟悉的同学邻居,因为太熟悉也太爱他们,所以一直担心自己写作水平有限写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可是又不甘心,可是又不知从哪个角度写起来?
一日,读到海明威的那句话,我已经写在评论区里了,灵感来了,何不让小雯先出场与李元荣见面,一小一老,一个有身体疾病的与一个思想上有疾病的相遇,必然产生感情上的碰撞,让小雯治疗李元荣的病,也让李元荣当一回小雯窗户外的风景,就这样写起来了,小四出场讲的是个亲情和真诚,偷看曼妮睡觉是个意外的收获;也暗含了李元荣的故事。
马大芳是作品的精神,也是作品的核,也是横断面写法的串联线,表现了作为基层街道干部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与群众在一起。
文学的意义在于,在原本的生活轨迹上,写出你的思考,这就是创作,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这样一个距离,有时候要走很长时间,在这个路上不断地学习探索,所出的结果,就是文学的哲学——意象言。
感谢城外阳光,阿斌姐,青莲姐的厚爱,我已给编辑青莲姐说过了写作计划:正在构思小说《快乐的理发师》和《老陶找妻》也是发生在我的文学根据地——西拐棒胡同的故事,希望下一篇写的好些,以报答《壹品创联精选好文》编辑团队和友友们的鼓励!
请喝茶!
青衣茶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