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文化力量和舆论力量太过强大,强大到自我孤身一人来面对这些群体时难免会心身畏惧,胆怯,进而裹足不前。即使这个群体只是象征性的符号,它们也足以扼杀掉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那些性别错认者则更深受此影响。
如果你也有类似困扰,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底层的心理脉络是如何蔓延展开来的。
他人说你是女同,你发现自己可能有些许的尴尬,不好意思,然后又生发出一丝丝的被误解的感觉,等等这些情绪和感觉都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正常的生命情感,如果细致分析,是因为此时的你心理能量太过弱小,这个微小的火苗还没有燃烧开来,你首先本能的反应是:他是对的,或者就默认他人是对的,然后开始反思自己,我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又开始怀疑自己,可能还会给自己找理由来迎合他人,好像自己确实有那些诸多特征,也许我好像真的有这种倾向,然后心安理得地就获得了这个强大的群体的认同和认可,当自己融入了这个群体后,安全感再次充实。
这是一个以无限压抑、扭曲自我的病态方式来获得的,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心理安慰也足以聊以自慰了。当然,对于那些极度虚弱的人,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俗话说得好,我都快要饿死了,你对我说吃这个不营养,还说什么长期有损健康的风凉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虚弱感?因为我们没有获得自我同一性,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构建出自我,进而涌现出自己的信念,甚至是信仰。
试想一下,生活中,他们因为不会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主权,导致处处忍让。他们太过虚弱,虚弱到甚至连仅有的天生的性别主权也要拱手让人,被拿到公堂上来让别人给自己确认一下。可悲地是,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无情的社会生生地掰弯了。
上面分析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国家也同样适用。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们的民族延续至今,而且能够迅速变强变大,再次立于世界之林,坐到游戏桌牌中央,甚至开始制定游戏规则。答案是这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这种文化强大到任何先进的武器都难以撼动,这种文化经时间之线的穿梭,凝结成了强大的信念:我很强,我一直很强,虽然我衰弱了,但这是暂时的,我一定还会变强。这一信念在《毛泽东选集》里我们可以深深地体悟到,即使只是片片文字也能传达出如此的力量,很难想象,我们身临其境该是何以程度。
每个文字都充斥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非理性的,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世界上真的有道理吗?当我们抛进这个世界时并不是以理性的方式的,万里长征,延安精神,这种生命的顽强更是难以用理性来衡量的,而此时,则是我们的生命情感在燃烧,就像下面写的一段话: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信念和信仰。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信仰的产物,任何人的行动也都是信仰的产物。我下定决心了吗?我做好准备了吗?这些都是我们的感性力量,在这其中,爱情首当其冲,世间不乏因为爱情而放弃远大前程者,他们义无反顾,他们也乐在其中,他们因生命喷薄出的爱的热情,人生旅程而得以丰富多彩,也得以冉冉生辉。
感性的生命是积极的,是活泼的,也许浪漫一词更能彰显生命的本质,而我们要做的是,勇敢的生发出自我意识,构建自我,然后走出自我,与世界进行充分地连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