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第一天,身处异乡的我,带着相机和对“老弄堂”的好奇,游走在上海外滩的街道上。在那里,我被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弄吸引了过去。



我边走边观察着老弄堂的一切,这时路边一位爷爷注意到了我。他见我一个小姑娘手上拿着重重相机,便询问我是不是记者。我笑着告诉他我不是。这位上海老爷爷见我性格温和,爱笑,便主动跟我讲述了很多关于这条弄堂的故事。我也愿意停下来,听老人家慢慢讲。
我们大概聊了二三个小时,大多都是爷爷在讲我在听,偶尔好奇会问几个问题。
那么,我用图片和文字的故事来跟你分享。



这里房屋多半都是两层的,但就这么一栋两层的旧房屋,竟然居住了五户人家。
图片中隔出来了一个小小的阳台,用来晾晒衣服。面积最小的一户阁层间,居住着一家四口人,家里除了一张小床外,就是两个挂在墙上的储衣箱,已经不可能再有别的家具。孩子长大成人后也只能与父母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
最要命的是全部都没有卫生设施,几十年来都靠着一个类似痰盂的东西。洗澡需要去附近的大楼里的澡堂!这里除了房屋外墙几年刷一次白漆以外,里面的结构没有改变过,依旧是多年前的木板来支撑着。



爷爷说这条街的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他从出生一直就在这条街,现在他也快70岁了。 他见证了旁边各种商业大楼一步步建设的过程,但唯独自己居住这一条街一直从未改变过。他不想在过这种生活了。
最后临走时他跟我说,可能在过个一两年,他们就可以搬家了!等隔壁那条街拆迁完,下一个目标就是这一片区域。还让我多拍点这里点照片,说不定下一次过来就看不到这条街的房子了。




写在最后…
假期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在这个城市工作的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客,其实生活也可以是一场旅行。
在没有遇见爷爷之前,我可能只是一个路过的游客拍几张照片就走了。不会有机会真正的去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意识到这些照片背后真正的意义。
这一次,通过这些故事更加加深了我对“老弄堂”的理解。或许在过一段时间,我再回头看每一张照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面能够联想到爷爷告诉我的这些故事时候的画面,我会了解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以后,周末有空时,我还要带着我的相机,在上海各种不同地方走一走。去探索、去发现。与陌生人敞开心扉,继续去倾听他们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