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06:20:09
农历七月初二
太阳黄经150°,斗指戊
处暑节气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chǔ)的本义是止息,唐代学者孔颖达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暑天止息,秋凉将至。
处暑各地气温较前明显下降,北方昼热夜凉,降雨量有所减少。南方一些地区仍有炎热之感,还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处暑三候
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一诗中,说处暑是「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能略微感受到秋意了,天空高远,凉风偶起。
初候 鹰乃祭鸟
8月23日~8月27日
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谓鹰欲食鸟之时,先杀鸟而不食,与人之祭食相似。犹若供祀先神,不敢即食,故云示有先也。」意思是鹰开始捕杀鸟类,并不立即食用,与人用食物祭祀先祖相似,故曰「鹰乃祭鸟」。
鹰乃祭鸟也用来喻指围敌不歼。北周庾信的《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有:「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王,聊城祭鸟,长兵而驱燕将。」
二候 天地始肃
8月28日~9月1日
肃,有衰落的意思。阴气渐盛,气温下降,天地间开始有肃杀之气。
三候 禾乃登
9月2日~9月6日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此时节五谷丰登。
处暑养生
处暑后,地气阳热降于地下,天气始觉凉爽,万物积蓄能量。天人相应,在人身表现为皮肤稍觉凉意,胃间阳气始足,脉亦渐实,精神强健。天气肃降,对应人体,皮肤清爽,大便通畅。人体阳气渐渐收敛,沉降,易秋乏,养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养阴养血,保证睡眠。
阳气敛降,养护脾气
处暑之后,阳气敛降,万物得根,是人体始蓄养强健之时。可艾灸足三里(嫌麻烦直接贴艾草温灸贴),以养脾气。脾气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天凉了应当护好腹部,尤其是肚脐,晚上睡觉要盖好腰腹,经常将双手掌心搓热,按摩肚脐,可避免寒气直侵脾胃。
燥金郁表,内热宣达
处暑时节,天气肃降,痰湿、湿热的人,身体容易燥金郁表,内热不出。这时候适宜外出运动,使内热宣达。动则生阳,身体寒凉的人也适合运动,但需要注意不可过量,微微出汗即可。

处暑时节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6.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