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人类,我们被源源不断的问题缠绕,并在内心执着自己应该得到所有的解答。所以一直为此而感到痛苦不堪。假如我们拥有了一种可以轻松面对矛盾及暧昧的开放心胸,似乎事情就要好办的多。
佩玛.丘卓尊者在文章中这样说:“般若波罗蜜多本是人类共有的经验。它不是什么特别祥和的心境,但也不是混乱无明。它就是我们那颗能够开放、质疑和不偏颇的初心。”
这让我再次联想起了修蓝博士的《零极限》,零极限里讲述不必在意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你所做的唯一件是就是不断的清理、清理、再清理、让潜意识处于零的状态。因为一旦记忆被用起,它就会陷入在时间、空间、问题、无常、混沌、思绪、模仿和重复的操纵中。如果潜意识进入归零的状态,就会陷入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生生不息中。或许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但心里总会有一条线轻轻的把他们拾起来串好,拼凑起生活点滴的美好。
这里所提到的记忆被用起,我想这就是佩玛.丘卓尊者所说的般若,就是开放的眼、耳、心,在每个众生身上都可以发现它。它是未经过滤的表现,它是流畅无阻的,而不是可以度量或堆积的具体之物。
佩玛.丘卓尊者所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坐禅来解决问题。而修蓝博士所提倡的是四字箴言的清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方法是不用的,背后的道理是相同的,所追求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佩玛.丘卓尊者说:“坐禅提供了一种训练般若智慧的方式——在每个当下保持开放。”
如果我们能够在每一个当下都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然而却不知道,其实自由的那刹那就是不怕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如同创巴仁波切所说:“我们训练自己“不怕变成一个傻瓜”。我们和自己的生命建立起单纯而直接的关系——不哲学化,不道德化,不批判。”
心中生起的不论是什么都可以接受。曾几何时我也觉得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担当看到绝望的境况以及无法帮助亲人的时候,这或许是唯一获得内心自由的一种方式。文章的结尾处,佩玛.丘卓尊者这样说到:“那就像是清晨时分躺在床上谛听屋顶上的雨声一般。单纯的雨声听起来或许有点扫兴,因为我们正准备去郊外野餐。不过它也可能十分悦耳,因为我们花园里的土最近有点干燥。
或许最好的状态就是,有一颗伸缩自如的般若之心,不会轻易下好坏的论断。它只是如实觉知外面的声响,不添加额外的东西,不做快乐或哀伤的评断。祈求,你我都能在困境中能够走向光明,拥有“不怕变成一个傻瓜”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