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中午做了一个酸菜鱼,炖了一只鸡,做了点青菜,还有点凉菜,蒸的米饭,煮了汤圆和元宵,一家人相聚一起吃团圆饭。外面一天的时间烟花都没停,很有节日气氛。已经好些年灯会了,不过整个街这段时间都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即各种节日灯既没有污染还非常有时代气息。
既然学历史,我决定带明朝去看看。下面就是一些关于明朝欢度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一年一度又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亦称元夕、灯节或上元节,我们到明代去看他们是如何欢度元宵节的。在明朝民间有赏花灯、吃元宵、打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火树银花不夜天,张灯结彩,灯海游龙,热闹非凡。
在皇宫又是如何欢度元宵节的?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为我们展示那时皇宫的元宵节情形。《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又名《新年元宵景图》、《宪宗行乐图》,乃明代宫廷画师所作。此卷细腻地描绘出成化皇帝朱见深携皇子公主、妃嫔媵嫱在宫中张灯结彩,欢度正月十五上元嘉节的喜庆场景。除燃放烟火、花灯巡游等常规庆祝形式之外,宪宗更是别出心裁:一方面,将走街串巷的“货郎”引入大内,使长于深宫的皇子、公主也能体验到民间过节的喜庆氛围。这种做法为后世的清代君主承袭、借鉴,在清漪园、静宜园以及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设立“买卖街”,作为“体察”民情的妆点。
另一方面,让人头戴面具,换服易容为外邦使节,重演成化十九年撒马尔罕进贡狮子的盛景。宪宗则在后宫妃嫔的簇拥下,端坐于黄色幔帐之内,被“贺喜丰年稔岁”、“颂称海晏河清”的祥和气氛笼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卷中的成化皇帝端坐殿台之上,欣赏着爆竹焰火、元宵巡游、古彩戏法以及顶杆、钻圈等杂伎,乐而忘倦。
永乐间。文皇帝赐灯节假十日。盖以上元游乐。為太平盛事。故假期反优于元旦(当时的元旦即现在的春节)。至今循以為例。——《万历野获编》
民间更是会搭起灯楼,彩灯如市集,热闹足十日夜,可谓空前辉煌。由于持续的时间极长,所以明代的元宵灯市,花样繁多——如《西游记》中有“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又如《金瓶梅》里有“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与小妹并坐”等,还多了许多寓意和说法。
那就不得不提到明代开始出现的“吉服”体系了,换算成现在概念便是礼服一种,比日常服饰更为正式,但是又没有到达一些重大礼仪场合的级别。所以常常用于像节日这样的喜庆场合。
遇圣节则有寿服,元宵则有灯服,端阳则有五毒吉服,年例则有岁进龙服。——《史记》
十五日曰“上元”,亦曰“元宵”,内臣宫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酌中志》
古人过元宵节要穿灯服,女子偏爱白绫袄,与皎月媲美,元宵节还有一种女子喜欢的节目:走桥上或叫走百病。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沓,贫富相易贸,人物齐矣。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祥,曰摸钉儿。——《帝京景物略》。
这种盛况在唐伯虎的诗中也可见一斑。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寅《元宵》
今天是元宵节,查找了明代的元宵节的盛况,并记录了下来,以上全部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