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与意识形态问题
共与国用人的问题体现在对文化信仰的不同态度上。
共特别注重思想信仰问题,深层次强化意识形态认知,意识决定行为,从而会在荧幕上塑造出坚持信仰表现出的坚韧品质。似乎与某菊花厂非常像。
国党方面往往觉得信仰会很虚,喜欢从务实方面来着手,过分忽略意识问题,从而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尤其利益问题。(这与后来我们看到共方面内斗时都是从意识问题开始的)。
余的意识形态决定要在民族角度牺牲个人;吴的意识决定要在弱肉强食的混乱中捞得一把,以求后顾无忧(所以,我一直觉得吴早发现余了,但为了自己利益,一直“装糊涂”)。
这就好比企业之间,创业公司讲究务实,快,准,面对的是活不活下来的问题。但也割裂不开”思想意识“问题,合伙人之间”投脾气“也是一个思想意识认同的结果。
由此,看来,二者之间是互相依赖,促进的关系,僵硬的割裂都会导致问题。根本上就是最大化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唯此,才是群体利益最大化。由此看来,某跃进,大国(锅)饭,等等都是基于这个角度出发的。然而又忽略了“以人”为本。
2. 博弈
博弈水平的高低就是换位思考水平的高低。
余在最后套取黄雀行动的人员名单时的做法。典型的利用信息不对称换位思考,从而博弈成功。
3. 命运与时代
结局中看出政治选择根本没有对错性。从往后国共的发展可以看出。制度才是现代文明社会运转的核心基础。但小人物也是有机会抉择的,比如,余应该可以早期撤退的,时代背景下撤与不撤意义不重要,对翠屏等就很重要了。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永远有,看你把握的住不?看你是否磨好了剑。看你能否突破自己的文化意识(另类说法,阅历等,见识了世界的悲欢离合,荣辱惊欢,才会更好的抉择),才能跳出自身阶层。哪怕是现在白炽化,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仍然会有一些小公司会颠覆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大鳄的。
所以,唯有不断修炼自身,才可嗅得菩提树下一缕清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