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昆 王禹
近日,韩国国会连续通过《文化内容产业针型阀修订案》和《音乐产业振兴法修订案》等法案,意在禁止外国抄袭本国文化产品及音乐,保护韩国电视节目和音乐产品等的知识产权。无疑,此举动让多年来的所谓“模式”之争乃至抄袭之说引发了更多评论。
作为国内卫视多年来处于领跑的湖南卫视,近年来积极打造金牌制作团队的同时,发挥团队创新创造能动性,推出了众多赋予了满满正能量的节目和剧集,牵住了观众的心,收视表现也令人艳羡。细细梳理我们发现,无论是《变形计》《一年级》,还是《儿行千里》或新近推出的《声临其境》,再或是跨年晚会、周播剧场,他们一直坚持原创理念,走在行业创新前列。
创新有风险,但依然迎难而上
曾几何时,国内电视节目缺乏原创精神,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那时,我们已然意识到了其原因在于缺少保护原创的制度和钻研优质原创节目的耐心与匠心。而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总局扶持政策、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等做了进一步说明。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扶持与助推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声临其境》《国学小名士》等一批中国优质的原创综艺节目出现,这些都是产生现象级原创综艺的基石。
谁心中都明了,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减少风险是所有电视台的取向。但这其中,湖南卫视依然愿意探索前行,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内容、中国的内容展现的更好、更深、更远。
随着制作方、受众方认知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只有当大家对自己不够自信的时候,才会出现同质化、才会去过多的模仿,毕竟这样的节目虽然可能营收不多,但也不至于赔死。当大家都以这种功利的心态去做节目时,就没有人尝试新内容,而是一味跟风。但湖南卫视等一批一线卫视本着不怕试错的原则坚守这条正确的路从未改变。
仅从今年湖南卫视新推出的《声临其境》便可看到,作为中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没有过多的套路,单纯以声音这一表演艺术中的垂直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将创新和纯粹做到了极致。这档无论是思路还是创意均由湖南台原创的节目,展现的主角并不是各位大咖,而是由他们演绎的“声音”,通过这种形式唤起了演艺行业对台词表演的重视。
《广电视界》了解到,在2月3日播出的湖南卫视原创节目《声临其境》第五期, 节目的收视口碑持续高涨,全国网份额达到7.05%,城域份额为8.44%,成为当晚市场份额最高的综艺节目。另外,我们还惊喜的发现,《声临其境》开播以来单期收视全国网份额分别达到4.33%、5.14%、6.18%、6.84%、7.05%,成功实现“五连跳”。
而《声临其境》第五期的嘉宾表现更是精彩圈粉,专业配音演员边江,以及张若昀、娄艺潇、郑恺等四位嘉宾,围绕“恋爱之声”的主题,向观众展示出声音的多维魅力。微博网友评论说“昨晚声音之战高潮迭起,直观感受到了声音的力量”,节目播出后,“郑恺小笨蛋”“娄艺潇”“边江”进入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前列;微博话题#声临其境#阅读量12.3亿次,讨论量106万。而在更高端也代表未来趋势的智能电视终端中,《声临其境》昨晚平均收看时长高达42.5分钟,领先第二名18%,是当晚观众平均收看时长最高的综艺节目。
与此同时,湖南卫视另一档开播20年的长寿原创节目《快乐大本营》2月3日邀请了年轻演员张艺兴等为嘉宾,全国网收视率高达1.56,份额5.19%,23岁以下年轻观众份额10.2%,是当晚收视率最高、观众规模最大的综艺节目;而白天档伴随着《还珠格格》的回归,掀起强烈的共鸣,湖南卫视全天、晚间均排名省级上星频道第1。
立足实践大胆创新,本土化精品节目持续层出
曾经,我们的综艺节目的确因为过多引进版权而让综艺市场成为舶来品的集中地。如今,随着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中国原创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从引进到联合制作再到完全原创,中国模式市场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路径,待市场成熟时,也一定会诞生出通行全球的中国原创模式节目。
不可否认,引进海外模式,在全世界都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毕竟,模式是一种相对能够保证市场成功的保险产品,高度市场化环境下的国家,反而更喜欢购买模式,节目模式的买卖在国际电视界已是常态。
国内目前争相购买模仿韩国模式,而韩国节目也不尽然都是原创,最初通过模仿国外创意,将其很好地本土化,加入本国元素才得以发展,韩国《隐藏的歌手》节目,即脱胎于瑞典节目。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永恒的生命力,自己要出好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必须结合我国文化的具体实际情况,立足实践,大胆创新,规模化地推出本土文化精品,中国电视人也正用“最强大脑”去创作,催发出一批真正的“中国好节目”。
早在2005年12月31日,由湖南卫视首播的跨年演唱会以来,正式原创并开启了全新的跨年概念和模式,作为坚持了13年的金字招牌,每一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之所以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新鲜的气息,正是得益于一批又一批湖南电视人的创新与开拓。2018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筹备与制作更是展现了诸多新气象——全网直播的全新传播方式、与国际视效团队合作、新锐年轻导演挑大梁制作、全新升级的创意都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打造了2017年的“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楚乔传》的湖南卫视两大剧场,在2018年,其头部大剧占70%,“钻石独播剧场”再度归来,和“金鹰独播剧场”、“青春进行时”等三大剧场合作发力,针对不同人群,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人次的观剧需求。在争抢头部内容、硝烟四起的时代,湖南卫视能够将诸多头部剧目收入麾下,体现着大剧资源的倾斜方向,以及湖南台的强势吸引力。
再往前说,《儿行千里》作为湖南卫视一档家风类原创节目,讲述的就是我们寻常百姓家的故事。节目在定位上比起展示苦难,更多的是自然的真情流露。它只是把一种可能的人生娓娓道来,在这过程中唯一的泪点是远在千里之外父母的牵挂,除此之外,嘉宾的勇敢、坚强、努力也值得被赞扬和肯定。
可贵的是,虽说节目是在展示每一户来上节目家庭的“家风”,但其实都和“中国骄傲”有着关系,无论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博士后何江、常驻中东的新华社记者陈序,还是完成我国首个超深水天然气田测试工作的孟文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家风,更多的是中国可能。
原创不在星星点点,坚守已成业界共识
《我是冠军》《成人礼》、曾获得“2011年度中国电视最具原创价值节目”的《非常靠谱》以及《变形计》《一年级》……这些收视口碑双赢的原创节目都是由湖南卫视徐晴团队倾力打造,也是湖南卫视、徐晴团队的心血之作。
一份原创答卷,让我们回顾起这份清单,虽然很难发现其最擅长的类型和最突出的共同特质。棚内、户外,互换体验、体育竞技、姓氏文化、校园纪实再到如今的声音魅力竞演秀,涉猎过的题材和形态广泛,让人摸不到其中的章法,也难以对团队专长简单概括、贴上诸如“选秀类节目王牌团队”、“某爆款节目幕后操手”的标签。但再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其作品的共性就是——原创,而且是相对纯粹的原创,再加上流行样态与主流价值的结合、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文化气质,这就是湖南卫视徐晴团队所坚持的。当然,这也是如今国内最主流的电视节目创作趋势。
三年多前,《一年级》诞生时,还不是这样。彼时,原创在国内电视圈还只是星星点点,不足以形成风气。因此,打着鲜明原创标签的《一年级·小学季》将登陆湖南卫视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吊起了媒体和电视业界的胃口。而《一年级》凭借与市场“唱反调”的原创模式进入视野,又因“萌娃+鲜师”的新样式被关注,播出后,星素结合的尝试、对热门教育话题的击中,也给节目在大众和行业间增添了些话题。
越来越多的电视人也敢于探索原创,“中国智造”的综艺节目不再粗糙单调、经不起推敲,有的甚至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被国际同行认可。这显然是最令中国电视综艺生产者们欣喜的。
这几年间,徐晴团队的原创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进一步展露。《一年级·小学季》后,没有对这一模式做简单复制粘贴,而且寻求新突破,在“校园纪实真人秀”的基本框架下融合含有竞争机制的演员养成,推出了《一年级·大学季》和《一年级·毕业季》。这实际上成了徐晴团队打造的又一全新原创品牌。
我们能想象在坚守初心和被市场裹挟中间找寻平衡点的不易,但无法具体了解和体会在夹缝中探索原创模式的纠结与艰难。在没什么可拿来借鉴的情况下,研发出未来可能有一定市场接受度的表达形态、叙事风格、规则结构、人物关系等等,个中艰辛或许只有电视人自己知道。尽管原创的探索中争议声不绝于耳,但迈出这一步,远比呈现出完美的文本更有价值。
在这一刻,我们应该感谢像徐晴这样的团队,感谢他们作为原创模式的坚守者,还在探寻中国原创综艺的更多可能性,在国内还有很多这样的团队,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坚守原创、他们勇于试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