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在前几日,就有在筹备中,包括今早发出来的预告都还是《篝火》。再三商榷,定义为《曝光补偿》。
这几个月,外部环境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感知到了,有人没心没肺。
前些日子,完成了几年前定下的目标,之前也想过早些完成,可惜缺少契机,好在及时抓住了它,同时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以及呼吸的体验。
在全球疫情逐渐增长的时代,在人人都在打着自己的计算器时代,在动物献上头皮的同时,我们人呢,依然在给自然界添着麻烦……在恶意破坏着,在生灵涂炭。
记得在我的生命阶段中,假期出行几乎是个位数,包括在其它城市工作。有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能在这件事上,灭不灭都无关紧要了,这是一个人的思考方式的不同。在青岛,在江西,都会很早去预定归巢的车票,倒也不是怕买不到票,就不想和人潮涌动,所以在领导同事眼里我是个“疯子。”请假提前走,是我经常做的。再者,越是有名气有人的地方,我越是会疏远,可能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所以在朋友眼里我是个“疯子”。
讨论我疯子也好,说我奇葩也罢,这对我来说只是词曲而已。
我最爱做得一件事儿是,去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大脑迅速运转,一个小剧本就会映像。这也就导致,今天的我,对于摄像及其喜爱。路人甲为了发动态而打卡,拍上个三五张照片,那我可能一个很一般的景色,先会驻足下来,再慢吞吞拍下多个角度的照片,以至于同行人最后等到发飙。
既然旅行就一定要换个情景看心境,如果只为了多转几个景点,在朋友圈炫耀一下,倒不如不要开始,至少我会这么做。
今天大多数人旅游只能说满满的功利心,满满的攀比心,以及即将快溢出来的补偿心。
我们会在骨子里默默努力工作学习,等假期愉快玩耍,结果假期到了,恨不得一天当三天用,总认为辛苦大半年的劳苦欲通过旅游达到彻底放松,不好意思你的放松升级为紧张,或者比在工作中更加辛苦,层峦叠嶂的山峰挡住视线,所有的空位都没了占比。
补偿心理,也就谈不上一丁点的补偿,兴许只是填给自己的心灵药剂。
不管日常生活还是短视频,经常说着两个烂透的词“天花板”和“仪式感”。
随着抖音对关键词搜索越加的影响,知其一 未知其二的人开始滋生,说着一些自己可能都不了然的词,在收割流量。
天花板:社会名词。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在这种状况官员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官员。即能力和现实不匹配或现实高于能力。
仪式感: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过年的礼仪,以及认真生活的态度等。仪式感未必是一些具体的、物质层面的行为,也未必是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刻,更多的是一种人对生活的态度。每天的认真工作、学习或者健身,都是一种让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变得与众不同的途径。绝不是吃饭要有仪式感(先拍照),绝不是订婚要有仪式感(先拍照),绝不是迎合某人去做某事,让对方觉得你是个懂(仪式感的人)。
给你送礼物是情谊,不给你送是本意,你不配要求别人,毕竟你我没有任何血缘纽带,最多只是床上的桃子。
爱一个人无须刻意多言,更无需仪式感,心不在水平线上,也就没有谈爱的必要。
恰恰相反,生活中往外张望的人比比皆是:我们无比看中目标,上班,面对各种考核和任务;回家,要有房子车子和存款;结婚,要有家世、薪资和学历;生孩子,要有学区、学校和成绩排名:过节,要有旅游景点和酒店饭店的朋友圈晒图……
我们活在彻头彻尾的目标里,计算着今天某人结婚搭出去多少钱,怎么收回来的死循环;我们考量着业绩的增长下滑,从未一步一脚印给员工带来实质性的工作进展。
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悲哀,是活在各种各样的目标里,以至于忘记了生活本身。我们活在各种数字和分层里,在忙碌和疲惫中,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疼痛和呐喊,也弄丢了真实的关系和链接。
著名影片《心灵奇旅》中有句台词:生活要有目标,但我们不是为了目标而生活。
不做时代的簇拥者,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