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上午送孩子上完英语课,带孩子们~康康和他的好朋友雨桐吃完饭回家了。
爸爸午休,两个孩子开始商量着玩什么。我决定也午休,只是选择睡在客厅的沙发上,以便孩子们有啥情况,我能知晓。那一刻我决定做一个懒妈妈。
“孩子们,我要睡一会儿,你们可以帮我拿一床小被子吗?”
“我去拿”。雨桐回应了。接着她跑去小房间,空着手到我身边说没找着。
“我去”。康康回应了。
“我去帮你!”雨桐跟着去了。
俩人把小被子顶在头上拿出来了,帮我盖在身上。儿子还特别小心的掖了掖被角。
我开始“睡觉了”。
只听见他们俩开始交流搭建什么东西,意见不统一。(上周为这事俩人还起了冲突)只听见儿子说:这样吧,你和我想要拼的不同的东西,可不可以做一个场景都放进去呢?比起上周处理同样的冲突,孩子们开始学会了用协商的策略来面对,这个时候,让我想起了彼得圣吉老人家放得那段视频,三个打架的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矛盾,而不是老师强力干预,了解事实,区分责任,分出个对与错,要求道歉。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经过正确的引导是有能力自己面对冲突,探索解决方案的。而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珍惜孩子们每一次冲突或者是错误时候的教育机会。
我继续睡觉。
孩子们开始商量着如何给小兔子做好喝的白菜汤。
只听见雨桐说:康康,你怎么可以拿真刀呢?康康说:我要切白菜啊。(在儿童之家有做过切菜的工作)家里没有儿童用刀,我还是到厨房提醒了一下用刀的安全。建议他们用手撕白菜。孩子们采纳了我的建议。
接着他们把白菜装到桶里,放水,放糖,搅拌。


只听见他们俩商量着,分工,然后各种尝试。最后提着做好的白菜汤去喂小兔子。

他们俩一边准备喂兔子,一边探讨着为什么兔子会点头,点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兔子会摇头,摇头是什么意思?兔子会说话吗?怎么表达呢?……
我就默默的听着,观察着,开心着。两个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很顺畅,他们分工不同,有协作精神,遇到不同意见,两个孩子自己协商,做白菜汤,观察小兔子很专注。
家里做菜用的白糖被孩子们全倒进菜汤了,白菜也剥了一大半,不知道在很多家庭中是不是会为此批评孩子,我的反思是,我们的家在安全的情况下需要给孩子多一些允许,生活中的探索如何与学科融合,以此来激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家庭教育不是我们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教育自己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保护孩子,引导孩子。
今天,我做了一回懒妈妈,假装啥也不管,还寻求孩子们的帮助,却给了孩子们一个学会照顾妈妈(阿姨),学会与彼此相处,交流沟通协作的快乐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