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
早上5点左右被辰昊早起闹着去跑步而吵醒。其实,昨天就已经知道今早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辰昊有早起跑步的好习惯。可能是因为提前知道,也可能是因为支持这样的好习惯吧,所以即使被吵醒也没有一点心情波动,甚至还有些羡慕——多么想向他一样有这样的好习惯呀!
早上7点30分出发去爱人工作的地方,好巧的是刚好碰到辰昊回来,也就是说他大概晨跑了120分钟左右吧。一百二十分钟,对于我来说,一天中能做到运动120分钟的有几天呢?一个11岁的孩子都可以做到的,我怎么就做不到呢?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那样做,但是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
7点45左右到目的地,但是尚书房尚未开门。因此就带着辰阳在外面书写了一会作业,而我再次备了一下《黄色小番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以小见大,从一颗黄色小番茄出发,引发出父母的关爱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孩子们从生活出发,用心观察周围”和“让孩子学会感恩,一颗不起眼的黄色小番茄里藏着许多东西:爸爸妈妈的培育、蚯蚓松土、雨露滋润、阳光给予力量.……看似平凡自然的一切也许来得并没有那么容易。”
之前的构思是在引导绘本的过程中去感悟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感悟的联系去预测甚至创造绘本后续内容,之后是绘制阅读地图,再次梳理清楚小黄色番茄里面藏的东西,明确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为人为因素:父母的关爱才会有小黄色番茄,试着让学生去感恩父母、感恩万事万物)。最后呢,让学生去创造,自由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去绘画“逻辑思维联系图”并试着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绘本。
但是因为课的性质、目的和学情的差异,很难实践,甚至连第一个去感悟事物的联系都有些难……
其实,从上周就在思考,自己是不是理想化了,是不是偏离自己的初心了?但想想也能理解,目的本身就不一样,自然目的地也是不一样,路途的风景也是不同的。或许,这也是入乡随俗吧,但这样也好,我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
11:30临时决定带着辰阳去体验一下工作餐。这件事对他来说,本身就是很有意义且难以忘记的,就像今天阅读到的许多绘本、主动教朋友、被动教朋友、学习打羽毛球、主动去和朋友告别……这是对于他来说的,对于自己的宝宝来说,今天有人陪他玩闹,别的知道,但就进食量来说明显增加了二倍。
或许,有时候,走出去,接触新鲜不一样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独特的经历和旅程,毕竟谁都不想把生活过成“复制粘贴”——可是,现实中,人都是不愿去接触新的事物,不愿去改变,或许是害怕未知的恐慌吧。
下午,上了二个小时的绘本阅读课,自己很不满意,不是因为方言和课堂的小插曲,而是因为不是我内心想上的方式,或许用《教学勇气》中的观点来说“好的教学来至于自我认同”,那不好的教学就是自己都不认同的吧!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主要是我不想,或许,我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吧?
下午回到家就接受到老妈的拷问:为什么回来那么早呀?发生什么了?是不是没有用心教呀……当然,她的评判标准或许就是时间和我的表情吧。其实,我也觉得她是对的,至少关于时间方:用的时间越多越说明用心,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6点50左右突然看到杨老师发的信息,郝院长要开会指导一日叙事公众号书写,并且还有会议链接。我立刻点击学习,虽然有些小插曲,但是却给了我更多的信心——“知行合一”。郝院长的讲座风格很独特,先理论阐明叙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注意点,接着抛出三个案例去讨论分析,最后再打破所有的套路,更加强调自我了。
其实,在这个会议上,我学到的东西不多,主要是我觉得这三个案例都是“我手写我心”,可能理解的很肤浅,但我真的是这样想的。
1.要每日一叙。
2.写自己的,而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到,即我手写我心。
3.复盘的停下来、接着做、开始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