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号,近7点,我和友坐上旅游大巴,前往延安的黄帝陵,路上需行驶2个半小时。友说人文景观是一分看,九分听。这话极有道理。自然景观,即使不用讲解,你也能直观地领略它的美。人文景观,你需要知道其中的故事与情谊,才能感受到它的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又称“华夏第一陵” ,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大概9点30分到达黄帝陵景区。一行人下车,跟着导游,取了门票。走进轩辕广场。广场的形状是不对称的半圆型,地面用直径0.5米一0.6米的5000块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
往前走,踏上通往轩辕庙的轩辕桥,桥体采用花岗岩。
桥下是印池,古称”姬水“。黄帝长于此而姓姬,又称“祖河”。当其御龙飞升时,臣民不舍,眼泪流入“祖河”,又称为“泪河”。合二者之意,改为沮河”。眼前的这段河流因在印台山下,又称为“印池”,传说黄帝曾在此清洗玉玺大印。
穿过桥,行至广场,其中耸立着四根高4.8米的花岗岩望柱。穿过广场,来到轩辕庙前的龙尾道,共95级石质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
轩辕庙为仿汉风格的石质建筑,庙门正上方石匾是“轩辕庙”匾。
庙内西侧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即“黄帝手植柏”,距今已5000多年,“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柏树前面,是黄帝脚印石。长0.62米,深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以测运气的习俗,据说投向大拇趾处最好,为大吉大利。
前行到诚心亭,在此整衣冠,静心情,之后方能拜黄帝。其北为碑亭,是重要石碑陈放亭,现存石碑四通。西侧二通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题字,东侧两通是孙中山和蒋介石题字。
继续前行,来到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
大殿正中壁龛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轩辕黄帝石刻浮雕像。
庙门至大殿的东西两边,有两条长长的碑廊。西侧陈列的是宋元明清的祭祖和记事古碑,东侧陈列的是领导人书法家赞颂黄帝功德的碑文。
向前走,来到可容5000人祭祀的祭祀广场。
东面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立一面龙威大鼓。
广场大后方,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矗立着轩辕殿。
屋顶中央有一个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天云光直接照入殿内。周围由36根高3.8米的圆形石柱围合成40米X40米的长方形空间,柱间无墙。整体取“天圆地方”之意。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隐喻“五色土”,象征黄帝恩泽大地。
殿内后方伫立着黄帝石刻像,是一尊高大的花岗岩石碑。
转了一圈,往后走。庙西有出口,导游约定想上山的朋友最迟10点20分来此找他取交通票,票价20元一张。我俩晚4分钟到,支付宝扫了钱,拿到票,出门一路右行。其实有路通往山上,可步行。但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乘车。
坐车也只是上到山腰,到达山顶还有一段石阶路。在爬山前,经过一条商业街,售卖小商品,可查姓氏起源。我们匆匆而过。
山腰有一棵“中华世纪柏”,栽植于2000年3月7这一黄帝诞辰日,采34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黄土培植,集黄河长江入海口之水浇灌,象征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寓意世纪新气象。
世纪柏旁,矗立着泰山五彩石,喻意中华稳如泰山。
也是由此开始,踩着一条步道,通往山顶黄帝陵,用花岗岩条石铺筑的台阶共277个。桥山林木茂密,登山的道两旁古柏参天,有81600多株,千年以上古柏达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途中有黄帝陵的守护神——神龙天鼋,背有”河图“。知天地鬼神万物兴衰,黄帝在昆仑山遇之。它是智慧力量和王权的象征。
继续向前走,遇见刻着“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的的下马碑一枚。乘车者,在此下车,步行上山。自此上山的路分为两条。去时,我们自右手边的路而上;回时,从另一条更宽敞的石阶路而下。
行至黄帝陵文物保护碑,继续前行,路的尽头便是陵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
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建于西汉(公园前110年)。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汉武帝领兵18万,北征朔方,大胜而归,经过黄帝陵时,停兵祭祀。令兵积土筑台,翠柏围绕。
上去的台阶77阶,下来的则是78级。一上一下,正是《七上八下》成语的由来。
穿过此旁的棂星门,登上山顶,便是黄帝陵冢。冢前为祭亭。黄帝在此乘龙升天时,人们不舍得他离开,从其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宝剑等,葬于此处,修成陵墓,以示怀念。
黄帝陵冢位于山顶正中,陵冢为土冢,扁球状,有砖墙围护。下部筑方形墓台,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
龙驭阁位于陵北,是景区最高点。阁内墙壁上,有12幅中展示黄帝功德的绘画。只是旁边放着”游客止步“的牌子,我们未能入内。
龙驭阁对面是许愿台,沿着石阶路爬上去,路两边的栏杆上挂满一层层的黄色牌子,上边写满众人的祝愿与祈福。
黄帝陵参观完毕,一路返回,乘车下山,越过广场,行至大路。看到路边停着一排车,于是追逐源头,车牌号都不对,结果是摸错了大巴的停车处,又一路往回走,成为最迟上车的人。
坐上大巴,前往午饭地,30元一份的自助餐其实就是米饭拌菜。无论好吃与否,先吃饱再说。12点30分,乘坐大巴,始向壶口县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邻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西安350千米;北离太原387千米。我们自西安而来,行至延安。行驶2个半小时,再从黄陵县奔至到宜川县的壶口乡。
大概近3点,我们到达壶口瀑布。接过导游手中的票,排队入内。来到正前方的黄河边,下来拍照留念,上去一路左行。烈日毒晒,酷热难耐,但挡不住每个人一观壮景的身与心。
壶口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来此参观的游客沿着黄河两岸走动,一眼望不到头。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瞬间狭如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被压缩到20到30米的宽度。每秒1000立方米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向前不复回。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像千军万马自眼前奔驰而过,像层层海潮向自己的心脏扑来,像无边飓风朝我的身体席卷而来。想要靠近,但每当临近它时,又让人头晕目眩。
江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浪花随风跳入怀中。涛声震天,如雷霆众怒,如万炮齐放,如猛虎下山嘶吼着。
一对父子,沿着台阶,涉水而上。
有毛驴守在岸边,和主人一起瞌睡连连,等待游客付费拍照。偶尔有小孩子穿上陕北的民服,骑上小毛驴,拍下到此一游的痕迹。
景区入口的左边是《黄河大合唱》的表演现场。4点时,有穿着陕北民服的村民,操着陕北方言,展示他们的日常生活。
本想观看,只是此时导游打来电话催促我俩回去。我俩一路奔到景区门口,踏上停在门口的大巴,前去吃饭。然后赶4小时的路程,回西安。
到西安时已是21点30分,我俩本想走着回去,但因为身累路远,只得寻一站牌等待回文昌门的公交。幸运的是没等多久,而且一站之后就到了离住地最近的站牌。回来的路上,我和友在明天是否去华山一事上有所争执。
友周一上班,需提前回去歇息一天,打算明日就去华山然后直接回开封,之后我想逛西安的话再回来全逛。而我想明日在西安转一转,然后去华山。彼此的想法有出入,但最后达成和解。其实我提议各逛的,也是一种方案。
但鉴于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陪友来西安的请求。友也决定明日陪我在西安转,上午去白鹿仓,下午去大唐芙蓉园,晚上一起看大雁塔喷泉表演,后天一同去华山。谢谢友愿意为我着想,愿意迁就我。朋友之间,相互陪伴,也会各自独立;相互迁就,也会起争执。有相互关爱,也有彼此伤害。对于真正的朋友,那些争执伤害不会彼此疏远,反而让彼此更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