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读到这首诗,按那个友友说的,这是阳明先生写的,顿时眉开眼笑。全文如下: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读完我心跃跃然,这是我喜欢的阳明先生呀。结合《与辰中诸生书》关于打坐这段话,我觉得是一个意思。
第一是修行就是在这些日常衣食住行学习上,不需外求,也即活在当下。
饥了吃饭渴了喝水困了睡觉,字一看都认识,真这样做了吗?未必。
我自己很多时候渴了饿了困了,曾经不知道,以为外在的人事物让我不如意,我不自知地黑脸发脾气。
这几年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渴了饿了困了,又或者有压力了,和别人没有关系。
即便如此,很多时候还会把自己渴着。等到我觉得我好像喝水少了,已经是少很多了。又或是困了不知道睡觉,还要强撑。
远的不说,昨儿中午就想午睡一会儿。奈何答应了和朋友聊天,结果从12点多一直待到下午快6点。
看上去不是难事儿,做起来也许并不容易。
我爸妈是惯于早饭吃到8、9点、午饭吃到1、2点,一定要把地里的活尽可能多干些再回家。
这个是常年如此,不是一天两天。还有那许许多多未被看见和照顾的情绪,伴随着常年劳作,以及不知如何面对,一同都在身体里了。
第二,阳明先生说,循循为之。深得我心呀。这几年我很在自己心理上下功夫,渐渐对自己有了些认识。得益于黄仕明老师讲的“慢慢来”,我想阳明先生也是这样的意思。
第三,禅坐就是修心的着力点。此处阳明先生专门强调,此禅坐不是老僧入定般的,而是给一段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
也像黄仕明老师说的呼吸练习,或者林巨老师说的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
又或者说,不知道谁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此处的省。
阳明先生为了更明确,结尾处说“洒扫应对”“精益入神”。
也许是说,收拾家务,就藏着你的心神吧。
虽然查起来很方便,可是我还是不想查,我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走着。
应对大概就是和人打交道吧,嗯,这就是我的卡点,又或者说死穴了。只能说,慢慢来哦,循循为之,先了解自己,再应对别人。
如此看来,阳明先生不是要我们做一个向外求的人,而是着力点放在自己身上,内省,识己识人悟事。
想起高中读书时,那么紧张的时间,我还是有些时候在想我爸妈何以老是吵架,不明白怎么相处。无意识延续讨好型模式,以为只要我足够照顾别人的感觉,我就会维持好关系。
嘿,真是想多了。自己尚且照顾不好,何来照顾好别人一说。
之前在诚意班时,我也不看翻译,硬杠。还好诚意班姐妹们很鼓励我,说慢慢会有比较深入的感觉。那时我有点不以为意,觉得她们只是好意鼓励。
今天,我发现,当我读阳明先生的文,多一点,我对他的喜欢就多一分。真的是,双脚站在大地上,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当下,速度是循循为之。
可不就是修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着力处,时间,速度,都很清楚。
如此,我且按着自己的感觉,慢慢来哦。
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