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给我讲过姑爷爷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国军的一个连长,驻守在崇明岛,参加了淞沪会战。
战争开始后,他们的阵地首先遭受日本人海陆空的猛烈攻击,全连伤亡惨重、很快失守,他重伤后被抬下火线,他和另一个伤兵是全连的幸存者。
他在医院期间,听到了很多战斗趣闻。
一支国军部队挖战壕故意挖的比较深,每人带了一个小板凳,士兵站在上面射击敌人,日本人冲过来时,他们带着板凳就退到第二道战壕,接着重新组合,发起冲锋。那时日本人普遍矮小,倭寇的名字是名至实归,跳进战壕的日本兵就像老鼠跳进面缸里,够不着顶,出不来,听到国军冲锋的呐喊只能干着急。国军冲到跟前也不往里看,鬼子的枪法准,不吃那亏,都拉燃手榴弹扔进战壕里,此处省略二十字,太残忍。
还有一个故事是巷战时,中国军队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街道中心路上撒满了黄豆,战斗开始后,敌人的血蘸在黄豆上又粘又滑,日本人皮鞋踩在上面根本站不稳,发不起像样的冲锋。

至于我的姑爷爷,淞沪会战结束后,国军发生大溃退,军队已经顾不上伤兵了,他们被抛弃了,他一瘸一拐的跟着逃难的百姓向南走,只为了活下来。
某天晚上,他和一群难民在一座破庙过夜,他选择在后门休息。半夜十分,破庙前院传来惨叫声和枪声,日本人来了,姑爷爷已经没有武器,身上有伤,只能跌跌撞撞跑了出去,那些难民肯定惨遭杀害,不知有几人能活下来。
他没有钱,没吃的,只知道向南走,路上遇到一辆被日军飞机炸毁的军车,拾了一个完好被炸飞到一边的轮胎,他推着这个轮胎走,权当拐杖,最后还用这个轮胎换了点钱,才勉强去了我的老家,并从此在那里定居,成为一介平民,再也没有回到军队,在那个时代,他做了一个普通人该做。
向我的已经去世的姑爷爷致敬,向所有抗日烈士致敬,他们的血滋养了这片大地,灵魂也在这片大地永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