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生活故事
通论丨种族歧视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通论丨种族歧视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作者: WantToSAY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9:24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喝了不少酒,原本打算借着酒意早早睡去,今天早起去跑个步,然后再去喝个咖啡,想想我的毕业论文和构思下一篇推文。

手机!微信!朋友圈!这些统统都是睡眠的敌人。前浪把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讯息的汪洋溺杀了睡意。但是,这些无论如何也不能给我有足够的勇气去背叛柔软的床,决心坐在这硬邦邦的椅子上和键盘死磕到天明。

直到我的朋友圈被一篇公众号的推文刷了屏。醉意阑珊惊坐起,我忍不住想写点东西。

这篇公众号推文的题目叫做《第一次亲身遭遇种族歧视》。在此之前,关于种族歧视的新闻总是在公众视野中保持着相当的出现频率,而这类新闻很多时候都和不断扩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有关。这篇推文吸引我点开的原因,并非因为题目,而是封面图片,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曼彻斯特大学校徽,那一片紫色出现在我多篇论文的封面,虽然只有小拇指指甲盖三分之一的比例,我一眼便认得出来。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我尽可能避免因为态度和情绪而影响对于事实的判断。所以为了表达我个人对于这篇推文的一些看法,我先转述原文内容,说明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

事情发生在曼大Learning Common (自习楼) 的Ground Floor (一楼大厅)的咖啡厅。这个咖啡厅除了售卖咖啡也售卖一些汤食,在柜台旁边的货架上有饮料和一些食品(比如三明治、薯片),柜台上也会摆放一些甜品。在柜台前,有一些座椅用于用餐。

原文作者在推文中这样描述事情的发生:“服务员突然从吧台里出来,直直地对着一个刚刚打开自己盒饭准备吃饭的中国学生,开始了洋洋洒洒近五分钟的训话。大意是说:‘你们要吃就吃吧,请把垃圾带走好吗?我们时不时的就要清理这些桌子真的很烦好吗?而且你们要知道这里是没有清洁工清理这些桌子的好吗?’故事没有这样结束,不久后她又一次出来了,这次她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重复了上一次的话,但是更长更凶恶。到这里其实都还好,只能说她态度恶劣。但是接下来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她整段话的结束语:“And those are all Chinese.

以上就是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我只引述原文所描述的事实部分。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原文作者定义此次事件为种族歧视,总结原文,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变化可以概括为:很难过—气愤—拍照取证—抗议投诉

我非常理解作者难过的心情。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咖啡店工作人员赫然训斥自己的同胞,并且牵连到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加之周围还有外国人围观,这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情。我也非常理解作者的气愤,我们接受善意的警告和提醒,而很难接受斥责,何况是带有偏见的斥责。我欣赏作者的勇气也支持抗议的行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个时刻站出来反驳这种带有偏见的斥责是不需要忍耐的,态度里立场一定要表明,不是我们的锅我们不能背,作者硬气。

我个人也曾在课堂上站起来反驳老师在课上播放的一段关于Culture shock的录音, 录音的内容取自一本讲述中国女孩第一次从家乡来到伦敦的经历的书,我argue的部分是中国女孩对于从家乡温州购买的行李箱质量差的抱怨(下了飞机,行李箱上的四个轮子掉了三个),我当时认为这部分内容存在历史性的偏见,因为中国制造的商品确实曾以廉价低质而闻名于世,而今日的中国制造早已不再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况且行李箱上的轮子掉落也和托运行李的工作人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当时课上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站起来反驳这部分内容,至少要为今日的中国制造正名。课后,任课老师特别拿着那本书来到我的座位,告诉我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文化冲突而不是中国制造。我表达了我是对录音中的内容可能会对一些中国学生之外的外国留学生所造成的对于中国制造偏见的担忧。我明白录音中的内容不能代表老师的观点。

我现在依然很清楚的记得老师对我讲的一句话:“当你在反驳他人观点之前,要考虑到情境因素”。从书中的情境来看,中国女孩的话可能是在突然受到文化冲击的状态下的一句抱怨,而从这节课来看,我们是在讨论文化冲突而确实不是中国制造。课后,我也在反思自己,这起身反驳看似充满勇气,但勇气的背后是否也有着一颗敏感而脆弱的文化自尊心,而导致我这种买椟还珠的行为的发生。我不后悔自己当时站起来,这是我发自本心的动力驱使,对于中国制造的偏见被传递出去的可能性哪怕只存在一丝一毫,我站起来反驳就具备一丝一毫的需要,但是在下次站出来反驳他人的时候,我会更多考虑这种观点产生的情境。

说完自己的经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聊这篇推文。

首先,我不赞同将这件事情定性为种族歧视,而更认为是一种偏见。这位咖啡厅工作人员认为所有吃完东西不带走垃圾的人都是中国人,但是在说出这句话之前,原文中提到在这里吃外卖她本人是允许的,但是吃完要把垃圾带走,收拾这些垃圾对于她来说增加了工作的负担。作者在与这位工作人员理论时问道:“你会说中文吗?你怎么知道吃完东西不带走的都是中国人?”,这位工作人员回答道:“他们看起来像。”定义这是偏见还是歧视,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偏见,什么是歧视?

偏见(prejudice)是什么?

从词源学我们可以看出,judice其实就是justify,pre-就是在前,prejudice就是没有经过justify,没有经过论证就已经下了判断。简单地说,只要得出见解的途径是无法支持见解的,那这个见解就是偏见。比如父母告诉你是什么,你就认为是什么。社会告诉你是什么。你就认为是什么。这些都是偏见。而当你得出一个结论,是使用了一套严格的方法,那我们也许能说,你这个见解不是偏见。一般人都没有受过科学训练,那自己的见解很多都是自己偏好的表达,偏好表达后,就成了偏见。

人人都有偏见。以绝对数量来说,绝大部分“见”也都是偏见。

那歧视(Discrimination)呢?

英语中,Discrimination,Dis-是分开,-crimination从词源上看,也就是separate、distinct的意思。这个词其实就是差别的意思。如果我们强调这个差别是不合理的,那就可以翻译作“歧视”。汉语里面,歧视就是歪着看,不正视。这也是给予差别化的待遇。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歧视,就是不合理的差别化待遇,这是一种行为。

(以上内容摘自知乎《偏好、偏见和歧视这三者有什么异同?》作者:Andy Lee)

所以我更认同这位餐厅服务员的态度和言辞是一种偏见,而不是歧视。首先,这位餐厅服务员不具备从亚裔面孔中识别出中国人的能力,也就是不具备得出吃外卖不带走垃圾的都是中国人这一结论的完全认知能力。所以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一种偏见。其次,她只是表达个人的情绪和观点,并没有做出差别化对待的行为。她没有赶走吃外卖的中国学生,而只允许中国留学生之外的学生或只允许白人在这里吃外卖。她所表达的观点是针对吃外卖不带走垃圾这样一种行为的谴责,受制于认知的局限性,和可以推测到的前期主观经验积累而成的刻板印象,得出了吃外卖不带走垃圾的都是中国人这一偏见。

我不建议把这件事情上升到种族歧视,也不希望更多人定性这件事牵为种族歧视。歧视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价格歧视,物种歧视(人与动物),而种族歧视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对于种族歧视行为的定性要慎之又慎,因为这很可能会加剧种族之间的隔阂,而解决种族歧视问题的办法也可能是两败俱伤。比如美国在解决黑人与白人的关系问题上,某些大学教授的职位强制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有色人种教授,以保证不同种族被公平对待,但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没有有色人种的学者堪当教授一职,所以这个职位也就被空缺下来,白人即便能力足够也不能担任,这是不是又是对白人的一种歧视呢?回到我们的问题上,如果这个工作人员的行为被认定为种族歧视,其本人被处罚是一定的,但是处罚个人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种族歧视行为的发生,那么就要有配套的制度出台,很简单的办法就是Learning Common的咖啡厅从此禁止外卖食品带入,大家都一视同仁,谁也别吃了。难不成学校会给咖啡厅工作人员涨工资,说以后有人不扔垃圾都忍着,多给你们点钱去收拾?那算不算对学校咖啡厅工作人员的歧视(比较于校外同行业者的差别对待)?学校即便敢这么做,高傲的英国人也不会干吧,说不准来个大罢工游行?(这可能也是我的偏见)

种族歧视是个很重磅的话题,丢出来的时候看着很有分量,但它是个炸弹,后果不好估量,也不好收拾。对于一件事情的种族歧视定性,会深刻影响对同类事件的处理,因为我们把事件上升到了两个种族之间的对立,这个时候大家都来照镜子站队,长相决定了脑袋,种族之间的隔阂和距离会越来越深远。

说句实在话,Learning Common的咖啡厅以及学校其他教学楼的餐厅允许学生在此吃自制和外卖的食品已经是给予学生特权了。在英国的文化里,在餐厅饮用自带饮品或食用自带食品都是被禁止的,坐在餐厅吃不是这里的食物被认为是一种很粗鲁的行为(这里可以自行Google)。请不要提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里不是中国,这里有这里的规则和文化,既然来留学,来到这个国家,就要学着适应这里的规则和文化,而不是依然保持着在国内的那份任性。就像在家父母可以包容我们,出了家门走到社会上,没人惯着我们,在这里也是。校内餐厅允许我们吃外带食物是一种宽容,我们也应该做到随手带走自己的垃圾以示感谢。在英国这样一个礼貌到虚伪的国家(也许这也是我的偏见),大多数没有服务生的餐厅里,人们多数是会清理自己的垃圾,顺手而为。我觉得这不止是一种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特征,而是一种普世的文明的体现,无论身在何处,一个文明的人都会随手扔掉垃圾的。可以很自信地说,中国留学生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至少我见到的,我认识的人在这一方面做得都很好,好过其他国家留学生。我的朋友在格拉斯哥的一个博物馆里看到一位中国游客大叔吃完东西没有扔垃圾,就上去把垃圾扔掉,那一刻,这个2B青年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许多。

作为一个非事件亲历者,我只能从原文作者那里借来事实描述,从很大程度上说我的这篇文章是有偏见的。但是,当我看到了原文作者说叙述的内容,以及朋友圈铺天盖地的转发时,我在想我们现在就把这件事情从内心深处定义为种族歧视是不是太早了,甚至太过了?勇气和愤慨过后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位工作人员真的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吗?这句话背是种族歧视心态吗?还是一个无法忍受在制作咖啡之余还要桌上垃圾的劳动者在不具备完全认知能力情况下的偏见?我们指责她种族歧视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具备完全认知能力的偏见呢?也许这些都有可能,我不能给出答案,只希望这篇文字能够给各位更多维度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表同站队,揭竿而起。不要简单地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归结为种族歧视,答案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简单。

非常欢迎各位留言与我分享你的思考和见解。

参考资料:

1.知乎《偏好、偏见和歧视这三者有什么异同?》作者:Andy Lee.

2. Is it illegal to eat another restaurant's food in a different restaurant? Available at: https://www.quora.com/Is-it-illegal-to-eat-another-restaurants-food-in-a-different-restauran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论丨种族歧视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vp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