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游记,在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电视剧不如今天这般泛滥,每年暑假都是我的最爱。从一年级看到6年级,再重初一看到初三。《西游记》陪伴了我一长整个童年。
今年疫情陪着儿子一起看西游记,1986版的西游记和2012版的西游记。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故事,导演拍出了不一样的意境;同时我反问自己,也许是自己的心法也改变了呢?
再看西游,悟空的72变还在,只有经历81难才能取得真经也没有变,但人心和岁月似乎变了。儿时看西游,最喜孙悟空,整个剧情关注的焦点也只有孙悟空:关注悟空的机灵、能打、善变、倔强......唐僧太美太仙,猪八戒好吃懒做还好色,沙僧忠厚老实、白龙马觉得好可怜“白龙变白马”没有存在感......总之眼里看到的,就只有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了,还不喜佛祖把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觉得是佛祖欺骗了悟空。
中年,如今再看西游2012版,印象最深的却是唐僧,揣摩人物心思,还爱上了台词。唐僧不再仙美,苦行僧形象跃然屏幕、孙悟空的臣服、猪八戒的幸福、沙僧本性敦厚、小白龙的爱恨分明……众仙、菩萨、佛和妖,各人物都会去琢磨研究。
台词举例:有一回,唐僧和悟空借宿观音禅院,悟空气于老和尚显摆茶具等物件,也想要把观音赠送给唐僧的袈裟拿出来显摆,唐僧告诫悟空说:“珍奇好玩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即便是活了两百多岁的老和尚,对人心的欲望仍然无法掌控。(也许是剧情需要,怎么能活两百多岁了)
这一辈子,修行、修身、修私念、修贪欲、修七情八戒.....生在尘世里,活在城市里,用超然的知识来智慧这俗世里的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