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中课本上有关于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之典故,还有渑池之会。相信读了这些文章的小伙伴们都是相当佩服蔺相如的聪明机智,而我 本人也不例外。在佩服蔺相如的勇敢,机智,还有他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后来,在真正读了关于秦国历史,以及关于赵国的和氏璧的由来才知道,和氏璧原来并不属于赵国。
和氏璧原来属于楚国,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处得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于是捧着玉去见楚厉王,检查后玉工说是石头,厉王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结果被砍去右脚,直到文王继位,才终于发掘而命名。
但和氏璧如何流传到赵国,不得而知,是从楚国国王为了和赵国联姻而送给赵国的吗?还是楚怀王当初被秦昭襄王骗到秦国咸阳,从此楚怀王一直被软禁于此,一直没有离开,直到楚怀王的儿子即位——楚顷襄王熊横.而楚怀王被骗到在秦国的时候,他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多年。直到后来被秦昭襄王放回了楚国,在楚怀王回楚国的途中,经过赵国,守护城门的士兵需要楚怀王表明身份,楚怀王拿出了和氏璧,之后赵国士兵将此和氏璧据为己有,并将楚怀王送回了秦国。而从此和氏璧便流落到了赵国,被赵国的信阳君扣留。信阳君也就从此一直留在自己的宅邸。直到后来信阳君被赵王贬谪且一番抄家后,和氏璧也就落到赵王手里,从此和氏璧便名正言顺的成为赵国的了。
而此后,和氏璧也一直在战国时代被世人视为珍宝。秦昭襄王一日听说和氏璧是世界上的珍宝,想拿十五个城池交换。而此时与赵王相约一日派来外臣蔺相如交换,而蔺相如在席间将和氏璧拿给昭襄王观赏之后,命人将和氏璧沿着小路送回到了赵国,而蔺相如自己留在秦国和秦王周旋。并以巧舌如簧的口才安全的回到了赵国。
渑池之会.png
渑池之会,是秦国和赵国相约一起联盟攻打楚国。当日,秦王在席间要求赵王鼓瑟,而赵王应允为秦王鼓瑟,音乐优美,不绝入耳,而秦王听后甚是沉迷,而秦史官此时在席间大声宣读——赵王为秦王鼓瑟,记录为秦史。此时蔺相如听后相当不满,他站起来走到秦昭襄王面前,举起了缹器,大声对秦王说,请秦王为赵王击缹,如若不击缶,我蔺相如离秦王相距不过五步,便会血溅如此。而秦王不得已,击缹。而此时蔺相如命令赵国史官,秦王为赵王击缹,记入史记。
无论是渑池之会还是完璧归赵,都充分将蔺相如的大才,智慧体现淋漓尽致。也同时维护了赵国的国家荣誉,以及赵王的尊严。
但是虽然是完璧归赵,但是历史上和氏璧原来是出自于楚国,并非楚国,而赵国的和氏璧是怎么从楚国来的呢?这个需要有待考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