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城市故事
道德经【37】:唐僧的“道家”魅力

道德经【37】:唐僧的“道家”魅力

作者: 空山一鸣 | 来源:发表于2019-11-18 09:0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也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二、译文

道总是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将会自行化育。

万物自行化育产生非分之想时,我就用无名真朴的“道”来镇服他。无名真朴的“道”使他安定下来,也就不会产生非分之想了。

万物没有非分之想,天下自然会稳定安宁。

三、拓展思考

本章为“道经”的最后一章。前面三十六章,老子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道的性质、特征及作用。

本章老子对“道”进行了初步总结,“道”有诸多特征,而最核心的便是“无为而无不为”。

现场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篮球迷们想到乔丹,就会想到超强的滞空能力;想到科比,就会想到精湛的后仰跳投;想到麦迪,就会想到35秒13分;想到姚明,就会想到曾经的火箭队。

而道的招牌动作是“无为”,道的作用结果是“无不为”。对一个得道之人来说,想到“道”,首先想到的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也是老子最核心的思想。因此,老子说,侯王若能牢记“无为”,万物将自化,天下将自定。

“道”看似深不可识,微妙玄通,其实完全可以化繁为简。道法自然,我们不妨将“道”看成天地间任意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01、目标:有明确的方向,不可逆行;

02、规律:有清晰的车道线、限速标准。不可随意变道、超速行驶。

03、底线:道路两侧有护栏,不可越过边界,否则会坠入深渊。

一个人,待人处事有明确的目标;顺应自然规律;坚守底线不为外界所动,处无为之事,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实佛释道三家是相通的,长久以来,有着“道根儒茎佛叶花”一说。

有人说,《道德经》更多的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唐僧也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他很好地诠释了上文“道”的三要素。

01、目标明确:具有强大的意志力,从未动摇过取经的决心。

虽然唐僧不懂法术,看起来又柔弱不堪,经常被妖怪抓去吃唐僧肉,但其胜在意志力强,目标明确。

正如他的自我介绍一样:“贫僧法号三奘,从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拜佛求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简洁明了,每个领导者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演讲能力。

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悟空,快来救我!”表面上看唐僧贪生怕死,其实不然,他想保全自己,如果真的被妖怪吃了,取经大业就泡汤了。他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和使命。

如果问取经团队中,谁最关键?我觉得唐僧最关键。

孙悟空、猪八戒多次说过这句话:“我回我的花果山,你回你的高老庄。”而唐僧从未动摇过。如果连唐僧都动摇了,取经团队真的要散伙了。他在关键时候能稳定军心,决定着团队的发展方向,因此最为关键。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唐僧做到了。

02、遵循法则:你若胡作非为,我就念那紧箍咒。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具有一颗纯真朴实的心,他安排八戒化缘时经常会叮嘱几句:“化些斋饭就行了,不要吓着人家”;他管理团队是顺应自然的,徒弟们不妄为,他很少会发话。

老子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万物自行化育产生非分之想时,我就用无名真朴的“道”来镇服他。使他安定下来,也就不会产生非分之想了。

当唐僧认为悟空胡作非为时,会毫不留情地念起紧箍咒,让悟空冷静下来。唐僧在落实管理法则。

03、坚守底线:他抗住了所有女妖怪的致命诱惑。

琵琶洞的蝎子精、荆棘岭的杏仙、无底洞的老鼠精、天竺国的玉兔精,唐僧抗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夺命诱惑。

对唐僧来说,最难过的是女儿国。电视剧《西游记》中 ,女儿国国王痴情地的望着唐僧,说了这样一段话: "御弟哥哥,你说你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何谈四大皆空?"

唐僧却说:“女王陛下,贫僧已许身佛门,并与大唐天子有诺在先,还望女王陛下放了贫僧西去,来世若有缘分……阿弥陀佛!”

唐僧一句“阿弥陀佛”让自己回到了自然,纵使心中对女王陛下百般爱恋,也要斩断情丝。他有自己的底线,如若越界,将坠入万丈深渊。

老子说:“五色令人耳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坚守底线,为腹不为目,唐僧做到了。

唐僧历经磨难,终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他取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芸芸众生。他是无私的,正如老子所讲:“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唐僧以自己独特的“道家”魅力,取得了真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道德经【37】:唐僧的“道家”魅力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

  • 道家的魅力

    研读《道德经》,一口气干掉近一半。因为其言简而意深,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咬着读的。虽然未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却也是嚼...

  • 《道德经》的作业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本著作——《道德经》,是由37章的《道经》与44章的《德经》所构成。所谓“道”,指无意志无情...

  • 第五章 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四、国学 道家思想 简介

    道家思想主要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其中又以老子的《道德经》开道家先河,因此这节我们主要讨论《道德经》的内容。需要说明...

  • 道家的梦

    理论来于实践。道德经是道家理论,来自于道家实践。道家有什么实践道家实践主要是“捉鬼”与“练丹”,捉鬼都知道,就是,...

  • 道家哲学——老子:道不可道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代表作《道德经》。《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说出...

  • 道德经是什么经

    道德经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写的一篇说理文。是道家的理论学说。它的文章题目叫道德经,所以,她的内容就是解说道与德,内...

  • 典籍-2023-02-1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所谓孔孟之道。道家经典:《老子》(亦即《道德经》,目前有传言先传世的道德经...

  • 2018-07-31

    读《道德经》而知人之气节 培训主题: 一、《道德经》成书的故事 1.老子其人 2.《道德经》其书 3.道家的发展 ...

  • 2018-07-31

    读《道德经》而知人之气节 培训主题: 一、《道德经》成书的故事 1.老子其人 2.《道德经》其书 3.道家的发展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37】:唐僧的“道家”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fr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