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奕默
迄今为止,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聆听到周璇的声音,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在《情深深雨蒙蒙》里,赵薇演唱的《夜上海》,红遍大江南北。而这首歌的原唱,乃是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的两栖明星,与阮玲玉、胡蝶齐名的周璇。
龙应台说:“周璇的歌声是天上的音籁,而不是人间的声音。”的确,周璇的声音,柔美、婉转、清灵,宛如天籁,让人过耳不忘。
作家白先勇曾经这样回忆:“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现实生活中,周璇确实像一只凤凰,飞到了人间,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歌声。但可惜,她自己的一生,却并非花好月圆,而是始终“内心苦闷”,不断在寻觅心灵停泊的港湾。
寻觅生母 至今成谜
在弥留之际,周璇用力拉住老友的手,用颤抖而低弱的声音说:“我是苦命……一直见不到……亲生……父母!”说罢,带着满腔遗恨离去。
《蓼莪》有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人不能终养自己的父母,感到非常痛心。而周璇,终其一生,连自己的生母是谁都不知道,何其悲哀!
“阿爸不喜欢你!你不是阿爸养的!”那一天,当精神略有失常的二哥来她这里要零用钱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周璇久久独坐,悲哀之情难以派遣。
一直以来,周璇都以为,自己的生父,就是那个爱吸食鸦片的男人周文鼎,而自己的母亲,是那个做事总是唯唯诺诺、花旦出生的二房太太。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难怪,一直以来父亲对自己总是爱理不理,一度,甚至要将自己卖进妓院。亲身父母,何以绝情至此!倘若不是养母从中斡旋,恐怕周璇早已沦落风尘。
后来的日子里,每每养父缺钱花,总是以将告知周璇生母信息为条件,从周璇这里拿钱花天酒地。周璇每每信以为真,企盼有朝一日能够在有生之年得以与亲身父母相聚。但直到养父去世,这件事情也没有一个准信。
后来,周璇主演了《凤凰于飞》,公开寻找生母。影片公映后,有不少妇女前来相认,但当公司提出需要滴血验亲时,她们却纷纷避而不见。原来,有不少人都是觊觎一代歌星的声望和钱财。
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周璇就像一只毛毛虫,一次次想要破茧成蝶,却一次次做出徒劳的挣扎。她的心总是提起来又掉下去,掉下去又提起来。
直到后来,人们再去考证周璇的身世,才知道,这个传奇的女子,本名苏璞,生父苏调夫毕业于金陵大学,生母亲顾美珍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3岁时,因舅舅抽大烟,为了钱把她卖给了金坛王家,王家夫妇婚姻破裂后,她又辗转进入周家,取名小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命运似乎给周璇开了一个玩笑,每当她想安定的时候,总是会给她带来磨难,让她终身漂泊,难以安定。
寻觅知音 爱恨坎坷
“如果我不跟她吵闹,不跟她离婚,小璇子后来就不会那么苦了。”及至晚年,当这个叫做严华的男人回忆起周璇,禁不住一声叹息。
他还记得,1932年的某一天,一个12岁的小女孩被一名女琴师牵着手,带进常德路上一栋三层楼的房子――上海明月歌舞剧社。
彼时,大周璇8岁的严华,国语好、乐感强、会作曲、能弹唱,已经是明月社的“台柱子”,在周旋面前,俨然是一位“老师”。
“侬――”周璇一张口,严华立刻把手指竖在嘴唇边,周璇立即醒悟:“呀――我又忘记了,你说过跟你说话一定要讲国语的……”
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聊天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当了解到周璇并不知道自己的亲身父母是谁时,严华更是油然而生一股恋爱之情。严华的父母也是英年早逝,从小与妹妹相依为命,他深知没有爹娘疼爱是什么滋味。
就这样,在朝夕相处中,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1938年,年仅18岁的周璇和严华结婚。两个人经常牵着手,漫步在大上海的霞飞路上,好不羡煞旁人。
只可惜,随着周璇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两人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感情也随之越来越淡。
一些捕风捉影的小报记者,还动不动刊登各种桃色新闻,渲染周璇与男演员的绯闻,又报道严华的桃色事件。一来二去,两人相互猜忌,彼此生厌。
就在这时,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没有休息好,周璇腹中的胎儿不幸流产。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两人的婚姻走向破裂。
就在这时,在香港工作的周璇,认识了绸布商人朱怀德。此人混惯了名利场,对周璇各种花言巧语,正值失意的周璇以为自己得到了真爱,不惜将自己的薪酬全部交给这个男人。没想到朱怀德带着钱回到上海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周璇万念俱灰,打算一死了之,可偏偏在此时,她发现自己怀上了朱怀德的孩子。没奈何,周璇强打精神,但精神已然大不如前。尤其当朱怀德后来面对孩子,说出“这个孩子恐怕和你一样,是从哪里领来的吧!”这样恶毒的话来时,周璇心底残存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她的精神彻底遭到摧毁。
后来,周璇又遇到了画家唐棣,他们同居了,并且很快有了一个儿子。就在周璇的精神有所恢复,打算好好过日子时,不幸又发生了。1852年,唐棣被指控犯有“诈骗罪和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备受打击的周璇,终于精神再次失常,再也难以好转。
一次次,周璇用力去爱,一次次,周璇失望绝望。这一生,注定是爱恨坎坷!
寻觅音乐 至死不渝
音乐,也许是这辈子留给周璇,最后的慰藉。
从小,她就爱听人家唱歌,也爱跟着别人哼唱。8岁那一年,当时还叫周小红的周璇正式来到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学艺,那时的歌舞剧社,人才济济,王人美、白虹等一大批歌星云集于此。
周璇初出茅庐,并不起眼。但她硬是凭着自己对音乐的满腔热爱,坚持了下来。不会说国语,就用力去学;不会跳舞,就勤加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璇凭着一股狠劲,渐渐崭露头角。
有一次,周小红参演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终场时有一首主题曲《民族之光》,其中一句歌词是:“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由于她唱的特别好,黎锦晖赞赏之下,给她改名周璇。从此,人们都亲切地叫她“璇子”。
此后,周璇虽不断辗转于各个歌舞团,但她的音乐才气,却逐渐被大众所知。1934年,年仅14岁的周璇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此后更成为十大歌星之首。
当时,电影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借助音乐起家的周璇,不断应邀参演各种电影。尤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因成功地塑造了在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是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周璇逐渐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渔家女》《红楼梦》《长相思》《忆江南》……各种电影越来越多,周璇也越来越知名。
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当时的《上海日报》公开刊登启事,进行“电影皇后”公开选举,经过各界人士投票,结果,栖身影坛和歌坛的周璇,毫无意外被推选为“影后”。
当周璇获知消息后,她却不以为意。第二天,她就在上海另外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内容如下:
“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大家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人艳羡的“影后”之名,周璇竟看得如此之淡。在周璇看来,自己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努力去塑造各种角色,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已经足够,她并不汲汲于外在的“功名”。
周璇一生,共参演了43部影片。可是,这个唱尽上海滩繁华的女人,虽然早早参透了功名利禄,却终究没能参透爱恨情仇。1957年9月22日,精神失常的周璇在上海病逝,年仅37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