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心理
读书|苏舜钦与欧阳修

读书|苏舜钦与欧阳修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12:16 被阅读0次

庆历四年(1044)十一月,苏舜钦削籍为民,离开长期生活的开封,到了苏州。他看不起任子官,一心科考而那么兴奋,最终又回到零点。不,不是零点,可能是负数。

一个月后,改革派的范仲淹、杜衍、富弼、韩琦相继被罢。八个月后,欧阳修被人诬告,贬知滁州。

欧阳修与苏舜钦订交,约在天圣八年(1030),两人关系相当之好。苏舜钦的豪放诗风,最早是欧阳修提出的。苏舜钦被除名后,写下《与欧阳公书》告知来龙去脉,欧阳修阅后,在信后写道:“子美可哀,吾恨不能为之言”——同样的话连写了两遍,可见当时心情。

欧阳修贬知滁州,有过一番小兴土木,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还有《丰乐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文中只有醉与乐,没有醒与忧。那是因为欧阳公说既然被贬,就“勿作戚戚之文”。

欧阳如此,苏舜钦何尝不是如此?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岂如儿女但悲感,唧唧吟叹随螳蜩。”都没有悲悲戚戚的想法。包括欧阳修两亭既成,苏舜钦寄诗为贺,诗中了绝无悲怆之意,苏仅在《丰乐亭记》中最后有句“世路徒冲冲”,似是发了一句牢骚。所以突然觉得,包括苏轼这些人,自我调适心理的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

滁州与苏州相距不远。但在宋代,车马距离恐也不算近。这期间,欧阳修但有所获,每每要想到苏舜钦。直到庆历八年苏舜钦病逝之后很多年,欧阳修依然在很多诗文中提及苏舜钦。对了,苏舜钦病逝后,欧阳修受杜衍之托,为苏编辑文集,并作《苏氏文集序》,还给他写了墓志铭与祭文。

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后来做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及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王安石熙宁变法期间,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对于改革,确实大家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苏舜钦与欧阳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pd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