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完了大学或者在北上广奋斗几年,到了而立之年为了孩子回到一个小镇亏不亏?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经常被人可惜:“读了那么多书,又教了几年书现在到一个小镇带孩子真是书白读了,太亏,太可惜了。”
有时被家庭琐事牵绊的时候,也免不了顾影自怜,但后来发现,你所读过的书,走过的所有路,无论你在哪里,都会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来。
因为是远嫁加自己带孩子,快一年半的时间,我和宝宝熟悉这个小镇的每一家面店,和很多菜店、水果铺的老板聊过天,倾听过他们的故事和理想。
一年前我突然想吃虾,就跑去了一家店“生鲜大世界”想足以满足我的愿望,然而去的时候只有各色水果。老板娘和我年纪相仿,长相甜美的她看起来非常友好,店里还有一个和她一样甜美、可爱的五六岁的小女孩。
后来聊了两句才发现老板娘也是远嫁,湖北人。这个小镇远嫁的姑娘不在少数,湖南、湖北、江西居多,陕西估计就我一个。
但无论来自哪里,我们对于这个小镇而言就是外地人,同样的身份让人倍感亲切。我知道她和老公以前在北京上班,因为没有婆婆照顾孩子,他们到孩子快上学的时候才回到了小镇。
看似无奈之举,但是,不是走投无路地逃回小镇的人,比如我和她,总是在回来之前有自己的规划的。
她们想开一家水果、蔬菜、海鲜、鲜肉店,然而这个小镇本来就人口不多,后来发现只能卖水果。
卖水果的流动卡车和小三轮在这个地方很多,大的水果店也有两家,老板为了赚钱只能想办法。流动摊一般会卖便宜的大家常买的水果,而大一点儿的水果店除了让水果的质量更好一点儿,就会带一些比较罕见的水果,比如榴莲、雪莲果。
年前步行街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看到有榴莲和上好的芒果等水果,听到雄心勃勃的店主关于积分换礼品的计划,感觉前景一片大好。可是,等我一个多月后来买榴莲的时候,店铺居然关门了,估计是在这个小镇曲高和寡难以为继吧。
这个小镇人口年龄分布不均,购买力和购买需求也参差不齐,怎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把这一块儿的利润最大化是很多水果店的老板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底的时候去“生鲜大世界”买水果,老板说他已经和中皖超市谈妥,要入驻中皖超市。我觉得这个举动非常好,于我而言是方便,想吃罕见的水果不用跑太远,于老板而言,可以借助中皖的地方。
中皖超市是离我们最近的超市,场地也很大,但是经营并不景气,我在超市买东西就好像在便利店买东西一样,从来都不用排队结账。
按理来说我们这个小区做生意的人和年轻人居多,购买力和购买观念应该不差,但是很多人往往舍近求远,跑去更远物品更全的华联超市购物,的确不方便。
今天早晨突然想起“生鲜大世界”应该搬过来了,想吃水果,就去中皖超市碰碰运气,结果里面人气猛增,超市原有的格局也变了样,感觉顺眼了许多。

我走到水果区,发现居然还有各色蔬菜,不由眼前一亮。便宜的包心菜不到一块钱一斤,山药分淮山和铁棍,辣椒里面也多了我家乡的细长辣椒。所有蔬菜、水果明码标价,品种多、质量好,一下子涌来各色人等,各取所需。
其实超市里面有水果和蔬菜,这在别的地方并不是新鲜事,可是对于中皖超市和“生鲜大世界”而言,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创举。
我预感到流动摊点和附近的菜店一定会受到冲击,如果超市东西物美价廉,支付手段又多样,大多数人肯定会首选去超市。对于爱网购的我来说,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免去了努力凑邮费和快递等待,甚至退货的麻烦与尴尬。
这样主动联合的举动不新奇,然而在这个小镇,只有在北京闯荡了几年的“生鲜大世界”的老板和老板娘想到并且行动了,他们在更辛苦的同时也将赚到比这个小镇的同行更多的钱。
看到他们的现在,我不再担心自己会完全成为一个庸俗的家庭主妇,只要我不放弃自己、苟且偷安,我所读过的书、经历过事,一定会在我带孩子的同时,给我开辟一条新路。
勇敢经历一切,无论暂时亏还是不亏。
网友评论
流动摊一般会卖便宜的大家常买的水果,可能你想写这个吧。
怎么会“亏”呢。
而且,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