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镜像,朝向精进
宋娟主任很年轻,但已经成为一个新学校的校长,背后是多年的超负荷专注地做事,她做了很多该她做的和不该她做的事情,在教师发展方面,课题研究从省级、市级、区级研究多个,在高新区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宋娟主任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她告诉我们:成功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默默的投入。
宋校长年轻有为,夫妻二个双双到新学校开创一番新天地,李末校长是新网师的老标兵,博闻强识,大量读书,深度思考,勇于创新;宋校长自我要求很高,她不依仗自己的老公,麻利、创新、也很较真,从58中的教务主任到高新一中的副校长,到高新二中的校长,大家看她用了几年时间。
还有我们的高校长,九年前,我俩一起招聘到这里,她从一个班主任做起,到年级主任到教务主任到教研员到副校长,背后是极度的认真,精益求精态度。第十个年头再回来的时候,那是王者归来。
这三个人给我们什么启示:机会很多,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有选择的能力吗?当我们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多一份自主的权利。
人生,选择大于努力,赛道决定速度,平台推动发展,蜗牛在飞机上,他的高度一定比地下的看得高,跟随唐僧取经的白龙马看到的肯定比拉磨的驴看到更多的风景,当然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艰辛。
谁是你的榜样呢?这个很重要。要树立榜样,学习他模仿他成为他超越他,最后成为你自己想要的卓越的自己。
朝向专业 朝向美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专业性不强,替代性很强,试问其他专业能考医生吗?但是其他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医生到学校实习一年能当老师,老师到医院实习一年能当医生吗?
所以教师要做专业老师,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很重要。
如何朝向专业?
一、聚焦问题,研究突破
每天我们所做的很繁琐,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测试改卷子,但是为啥有的人就做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有的人就一年又一年重复呢?关键看你是否有研究的视角。
班级纪律不好,问题出在哪里?是管理问题?还是效率问题?还是心态问题?寻找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学生上课不发言,是问题太难?还是上课的环境不够润泽?还是老师没有搭建学习支架?还是没有小组互助合作所以难以完成?
二、经典阅读,策略探寻。
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前人都已经回答了,只要阅读,你就能找到很多好方法。当然阅读也分为浅表化的阅读和深度阅读,最难的是啃读,一字一句敲骨吸髓。怀特海说:教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阿德勒说自卑才能超越。经典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希望大家一定要读一点,一点专业书籍的阅读就是给你能量加持。经典阅读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攀升。
三、内化迁移,主动发展。
毛主席最厉害的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仿者死创者生,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色,这个需要我们要用一生书写。
教育教学中的很多事情看到要去思考,想好要去总结,总结了要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进行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风格。
28定律,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站在涛头成为弄潮儿,如果能坚持阅读、思考、写作,三年后,你就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弄潮儿。叶澜教授说:写三年教学反思,你就可以成为名师。朱永新老师有个成功保险箱:十年坚持阅读,坚持写作,不成功去找他,十年过去,没有一个人找他索赔,但是无数人向他报喜和感谢他。
三年以后,你是谁?
十年以后,你在哪里?
二十年后,你是什么样子?
以确定的成长,迎接未来的不确定
疫情之下,滴滴用户从4200万跌到1500万,打车的人少了3/4;
逛街的人少了2/3;携程用户从2500万跌到500万,旅游的人少了3/4……
任正非说:全球经济持续衰退,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我们要先想办法度过这三年艰难时期……“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社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该如何保持确定?
以自我的确定,来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做个终身学习者,做个持久发展者。这样你才能: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