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书籍都谈到了人脑在处理信息时有两套系统这个理论,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思考快与慢》、《超越智商》等,大致说就是人脑有一套快系统,一套慢系统,快系统负责日常大部分事情,简单高效耗能低,但无法处理复杂和深入的问题;慢系统截然相反,顾名思义,又慢耗能又高,但只有这套系统可以处理一些复杂或深入的问题。
这套理论的研究真是非常了不起,他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人是如此的不理性,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做不到。就好比我们知道用功读书、好好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带来各种优势,但还是很容易就会沉溺游戏,以及沉迷于各种能带来快感的行为;也明明知道维系人际关系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有价值,但是却羞于表达,不好意思,只能始终打着内向的旗号保持高冷,结果从高冷变成现在的真冷。
在《超越智商》这本书里,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实验是这样的:
小明正看着小红,小红正看着小强。小明已婚,小强未婚。问: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答案有三个选项:A是 B不是 C无法确定
记得这个实验找了几百位知名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答对的概率还不到30%,你的答案是什么?如果你的答案也是B或者C,那么你就错了。但是不要气馁,就像我刚才说的,很多名校高材生都回答不上来,所以这不是智商问题,而在于是否理性。这里的所谓理性,就是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思维系统来思考,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能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调用自己的“慢思考系统”来处理问题,而不是被“快思考系统”掌控。
问题的答案应该是A,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用“慢思考系统”,就会思考这个问题的所有逻辑可能性,从而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而且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让我们来演示一下思考过程:这个问题里唯一不确定因素就是“小红”,那么小红的婚姻状态有几种可能性呢?只有两种,要么已婚,要么未婚,因此如果小红已婚,那就是已婚的小红看着未婚的小强,而如果小红未婚,那就是已婚的小明看着未婚的小红。————所以答案是A,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已婚人士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而我们普通人,甚至包括名校高材生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没有确定因素的小红身上,然后非常“聪明而且快速的”回答说:“是C,无法确定”,却不去分析其实很简单的逻辑以及可能性问题,说白了就是把脑子交给了“快思考系统”。
这个实验的例子说明,人们非常容易陷入“快思考系统”,甚至与教育水平以及智商没有关系,而这,正是我希望大家能了解和有所警惕的。
当然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也不可能时刻使用“慢思考”来处理所有事情,因为一方面人脑的构造不允许,另一方面也没必要,比如你洗脸、刷牙、走路、赶车以及应付快脱手的杯子,都不需要也不应该进行“慢系统”的深入思考。但是在人生问题,事业问题,工作问题,如果常常被“快思考系统”主宰,那么不说别的,起码咱们作出很多更好决策的可能性就得大打折扣了。
这两套系统的由来离不开人类演变的进化过程,而我们只探讨一下为什么“快系统”占据主导位置,大致可以说,因为人类文明在几十万年里,一直过着的都是节衣缩食,危机四伏的日子,而要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凡事就得“快”!反应要“快”!决策要快“快”!思考也要“快”!
但是人类在几万年里进化来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却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变化的脚步,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应付野兽和荒野的危险,但是人类的主要思维习惯却仍然停留在从前。
“能否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在需要的时刻使用‘慢思考系统’,或者说不要经常被‘快思考系统’主宰而不自知”,仅就这一点,就会拉开人与人在思维实力之间的差距。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思维与意识的比喻就是:
如果你不有意识的控制你的大脑,那么,你的大脑就会反过来控制你。
也就是说,我们的“快思考系统”可以比作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我们要感激它,它为我们的大脑省去了很多的能量,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认知负担,但是如果你不时常对与自己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慢思考系统”处理,就好比你一直依赖自动驾驶系统,却不根据实际路况和个人目标进行方向调整,那么这套见路就走的自动驾驶系统即使给你带到坑里也不奇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