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你想得很简单,你会不会很生气”,“十三邀”里许知远这么问项飙。
我明白谁是许知远口中的他们。
关于社会领域的问题,人们遇到超出自己认知框架的现象或者分析,通常会把这些东西拉到自己熟悉的语境进行解释——便产生了错误简化,而不是寻找能够提供解释的框架。但是知道去寻找恰当的框架,需要先承认自己无知,而这偏偏是种要经过训练才能具有的能力。而且就算有这种能力,由于人脑本身就是轻率结论(jump to conclusions)的机器,错误简化别人的思考仍然防不胜防。既然所有人都可能会“想得简单”,很明显许知远说的他们不可能是每个人,让他生气的人,还需要粗鲁。
粗鲁是对个人之间的界线缺少意识,只要想起来,就随时准备把脚伸到别人的私人空间。比较典型的行为是对别人进行评判(judge),私下里评判还不过瘾,要么公开说,要么跑去告诉对方。评判会对受评判者的自我产生伤害,才会引起情感上的抵触。这种评判越是粗浅,就越让人生气,因为贬低的不仅是个人,你花了很多精力去理解的、因此信赖甚至热爱的道理和价值,也被一道贬低了。所以现在遇到这种人,如果做不到在几句话之内把道理给对方解释得透彻——假定对方不存在恶意,那我通常就闭嘴。因为一旦进行解释,对方很可能顺势对这些道理也进行评判,用他们习惯的那种方式。
我舍不得。
现在就不太会对“他们”生气,就算生气也会很快过去。不是因为能够接受粗鲁,而是学会了向前看。那些喜欢简化完了再去评判的人,只是一个路标,标记自己曾经在此纠缠,或者曾经也是这个样子。既然路过,那就过去了,不能把路标当作陪伴。只是有一点还是犹豫,那就是不确定该如何处理记忆。
施蒂格勒有个段子:
经济学和物理学有什么区别?
一个人不懂物理,会说“我不懂物理”。一个人不懂经济学,会说“我不懂经济,但是我认为……”
有此遭遇的不仅仅是经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