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色喻礼
《群体性孤独》

《群体性孤独》

作者: 酸酸的酸菜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1:50 被阅读0次

互联网时代,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反思之作: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

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一手研究资料。

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

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相关文章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 群体性孤独

    最近在啃一本书《群体性孤独》,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在和一个阿里出来做物联网的朋友闲聊时,他...

  • 群体性孤独

    除了意外与梦想之外,人生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想要活的精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琐碎,最后...

  • 群体性孤独

    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收到数千条消息,有些时候,消息像拥抱一样给你温暖;有时候,消息像噪音一样给你烦恼。我们每天都处在这...

  • 群体性孤独

    ▍群体孤独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陷入了一个叫群体性孤独的世界。 互联网让人们可以跨越空间,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性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muoqtx.html